
《焦點事件》是一個完全倚賴公眾募款生存的非營利媒體,希望在訊息娛樂化、零碎化、與政治對立的媒體環境裡,開拓出一條認真梳理議題脈絡的路。如何讓這個媒體「被看見」,以及使它成長、茁壯,需要社會共同的支持,不過,這兩年,我們的募款狀況持續低迷比較,不讓這個媒體變成被淘汰的「良幣」需要我們一起面對。
【2021年捐款狀況與2019年的比較】
每月定捐 |
減少 |
減幅 |
---|---|---|
單筆捐款 |
減少 |
減幅 25.9% |
總募款額 |
減少 |
減幅 13.3% |
搜尋
5/10,300名長期陷入「派飛」和「隔離」循環,而沒有行動自由的航空機師上街要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採取「以篩代檢」的政策,讓他們能夠獲得喘息的空間。

財務及募款
項目 | 金額 | 人次 |
餘絀 | -40,801 | |
存款餘額 | 128,633 | |
定額捐款 | 138,181 | 332人次 |
單筆捐款 | 40,900 | 16人次 |
帶路博弈基金 | 216,853 |
交通部在未與工會充分溝通下,就將台鐵公司化條例送立法院,進入立法程序,5/1,台鐵企業工會發動集體休假,造成台鐵表定列車全線停駛,交通部在苗栗以南部份區段以公路運輸的「類公車」接駁;而台鐵企業工會已經決定將在端午、中秋、國慶繼續執行集體休假,最近的「集體休假」日就在6/3的端午節。
條目:台鐵公司化|資訊圖:台鐵怎麼分家?|資訊圖:員工問題


5/10,機師工會發動300名機師上街,要求「以篩代檢」,使他們能脫離「派飛、隔離」的循環,獲得一絲喘息的空間。
5/10,幾個醫療產業的工會到疾管署前希望面見指揮中心未果,在確診數爆增後,中央一直要求增加專責病房的開設,但同時專責病房內工作爆量,早已無法執行1:5的「護病比」,同時各醫院也沒有「人力備援計劃」,中央卻只是把問題推給醫院,他們呼籲指揮中心出面,處理這些問題。
5/5,交通部與台鐵企業工會的協商仍無共識,工會質疑交通部未遵守2003年(罷工投票後)的決議,強送公司化條例、工會與交通部在公共負擔、移撥台鐵資產…等問題上,尚無共識,將繼續推動端午(6/3)集體休假的連署。
5/1,五一勞工集會,提出加薪抗通膨,呼籲今年基本工資審議,一次漲足月薪到28,000元,並訂定《最低工資法》,此外,面對《職災保險法》施行,「要職安」也是今年主要訴求,店員、劇組、醫護…等工作者並在集會中現身,講述面對的處境。
5/1,針對交通部推動的公司化的動作,台鐵企業工會發動集體休假,造成台鐵所有表定列車停駛,僅臨時機動開行18列次區間(快)車,並透過客運、高鐵進行疏運。
4/25,交通部確定5月1號當天,台鐵員工集體休假將使台鐵全線班車停駛,將啟動「應變計畫」,以公路接駁的「類火車」疏運旅客,這將是繼1998年,台鐵司機員罷駛後,34年來,台鐵首度因飛天災因素全面停駛。
4/21,台鐵公司化條例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審查,投票表決以9票贊成對上5票反對,決議保留9項、16條修正通過,送出委員會。
4/20,五一行動聯盟宣佈,受益情影響,今年五一改定點集會,提出「抗通膨、要加薪、要職安、保年金」四大訴求。
4/19,台鐵公司化草案將在立法院審查,交通部與台鐵企業工會協商破局,工會召開臨時聯合理事會,決議啟動「端午、中秋、國慶日不加班」。
4/13,南山人壽企業工會指出,南山人壽片面違反約定,造成保戶權益受損,工會已接獲約300人投訴,要求金管出面解決,堅守保戶的公平與誠信原則。
4/6,立法院審查《企業併購法》草案,美麗華工會呼籲草案加入新雇主概括承受原勞動契約,並且併購資訊應對等、並納入勞資協商機制。
4/6,台鐵產業工會認為交通部的「公司化」方案,無法改善安全問題,呼籲台鐵員工響應台鐵企業工會的號召,5月1號集體休假。
3/29,2014年組織消防員權益促進會,之後遭到高雄市政府解職的消防員徐國堯再對《警察人事條例》提釋憲,29號,憲法法庭召開言詞辯論庭。
3/23,醫療產業工會認為因公染疫補償的審核標準不明,要求公開。
3/23,台鐵企業工會發動一千五百人遊行,要求公司化必須先與工會溝通,五一有計畫發動「不出勤加班行動」;條目:〈台鐵公司化〉。
3/17,台鐵產業工會理事長王傑上廣播節目時,認為台鐵改革當務之急為解決「官僚化」問題,而非「公司化」。
3/11,RCA案宣判,最高法院認為有害物質造成身體自主權與健康權侵害,駁回台北高院在2020年3月的判決,員工認為這是遲來的正義。
3/9,為突破《工會法》對工會全國聯合組織設置的高門檻,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於嘉義市登記,卻被要求於名稱中需加入「嘉義市」文字。
3/8,移工團體認為家事移工透過「中階人力階段」尋求「永久居留」困難重重,要求制定《家事服務法》保障權益(條目:〈移工永久居留政策〉)。
3/7,國際勞動婦女節前夕,婦團與勞團再提要求將《性工法》中的「家庭照顧假」改為「有薪假」的訴求。
3/3,行政院通過交通部的「台鐵公司化」草案,進入立法院,在台鐵資產、負債、員工權益保障…等方面,與工會尚有相當岐見。
3/26,因桃園蘆竹的民營燃氣長生海湖電廠計畫擴建1,100MW機組,居民要求重新談地方回餽。
3/23,中油於環評論壇上傳擬於高雄大林蒲地區建設含6座共108萬公秉儲槽的天然氣接收站,就目前已完成、建設中,或已提出計畫的計算,這座接收站可名為「七接」,條目:〈燃氣發電裝置與天然氣儲槽的發展〉〈表格〉。
3/8,因303停電,台電高層異動,卸任的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認為,台電基層有3分之1新人,戰技不足為主要挑戰。
3/3,興達電廠發生為操作失誤,引發龍崎超高壓變電所跳脫,南部大停電。
3/2,環保署環評大會通過三接外推方案,俄烏戰下,天然氣供應安全受關注。
2/25,核四不建了,但貢寮居民認為,廠區的重件碼頭依然在傷害福隆沙灘,要求立刻拆除。
2/24,航港局對彰化外海離岸風電航道禁漁,引發漁民抗議,認為此舉剝奪他們的生存權。
2/23,空污重災區高雄大林埔增建燃氣發電機組,進入環評。
2/15,補2025、2026年缺口,中佳電力於台中港規劃燃氣電廠,進入環評程序。
2/9,在環委對三接「外推方案」仍有疑慮的情形下,由於認為「外推」的衝擊仍優於原方案,專案小組決議建議通過環差。
1/26,苗栗縣審議有破壞石虎棲地之虞、去年專案小組建議不予許可的竹森光電場,會後拒公開結果。
1/25,因應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特性,台電預計在通霄電廠新增可快速升降載的單循環燃氣機組。
去年(2021)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的1.96%,到了2022年4月初公佈的3月的年增率更是達到了3.27%,這個數字是2008年8月以來,14年半以來的最高;在物價飆漲之前,去年的五一,就提出了「低薪」的問題,不過那個時候問題意識,比較是針對經濟成長的分配問題,而當今年五一再提時,工人階級面對通膨的威脅,問題也變得更加嚴峻。
- 2021/4/23 〈2021五一遊行 關注低薪與勞保年金危機〉
- 2022/5/2〈2022五一 訴求抗通膨、反職災〉
- 數據〈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與消費者物價指數〉
- 數據〈各月物價指數與波動〉
- 數據〈台灣歷年物價指數〉
專題-話題列表

禁跨轉與社福移工荒
2022年移工遊行訴求「自由轉換雇主」,起因於勞動部於2021年8月,加嚴了移工跨業轉換雇主的規定,以避免在家中或社福機構擔任看護工作的社福類移工轉換到製造業工作,使台灣移工在移轉雇主的自由度向後倒退。
社福移工想要轉換工作跑道,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社福類移工沒有勞動法令保障、普遍待遇也不及在工廠、工地工作的移工所致,勞動部不從根本解決問題,仍以慣用的「控制」方式處理問題。
對長期依賴移工的台灣長照體系來說,社福移工的減少,的確是重大的威脅,但從「禁跨轉」的實際效果看,社福移工減少,並不是從境管開始,「禁跨轉」雖然大幅減少了社福移工流向製造業,但卻未減緩社福移工減少的趨勢。

社子島環評爭議
台北市長柯文哲希望在2022年底(任期)前,對社子開發案公告實施區段徵收,在此之前,重要的關卡就是環評,2021/12/8市府環評會,當天開發單位台北市土地開發總隊才就其中三項重大爭議緊急補件,在柯文哲「社子開發要輾過去」的意志下,環委達成通過的共識,1/19上午,環評在延續會議中通過,後續將進入「協議價購」,以及向中央提交「區段徵收計畫」審查。
社子環評的爭議,包括第一,先前對計畫區內的濕地調查,不符《濕地法》程序,補足之後,確認濕地範圍,卻沒有仔細的評估;第二,開發案計畫設置一座污水理理廠,卻沒有依照環評法規,一併提出環評計畫;第三,目前計畫的水理模型分析,是依照社子、五股、關渡三地都修築堤防做的,但目前關渡沒有築堤計畫,社子築堤後,未築堤的關渡,可能產生「空窗期」,有淹水的風險,卻沒有重作分析。請參閱條目:〈社子島環評爭議〉



夜間工作工會同意權遭刪
2021/8,大法官作出〈釋字807〉號解釋,認為《勞基法》第49條第1項僅給予女性勞工夜間工作保護措施、違反兩性平等,而工會同意權,有違勞工個人自主性原則,大法官並認為工會代表性不足,宣告該條這兩個部份違憲,即時失效。
此一解釋使得許多工會已與資方完成的協商生變,工會界普遍看法雖同意夜間工作保障應擴及兩性,但反對取消工會同意權,要求勞動部修法保留。
2022/1/27,勞動部公告修法草案,將夜間工作保障擴及兩性,並於原提供交通工具與宿舍外,新增「交通費」為保護措施。但刪除「工會同意權」,雇主使勞工夜間工作的保障措施,僅需「通知」工會,嗣後工會若提出協商,不得拒絕;該修法預告期至2/17,之後草案將送入立法院審議。

亞泥部落諮商同意投票
2019年7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以沒有踐行《原住民族基本法》中的「諮商同意權」,判決撤銷經濟部對亞洲水泥花蓮新城礦區採礦權的展延許可,但由於《礦業法》第13條第2項(霸王條款),採礦權仍有效,即便2021/9,行政訴訟已確定,亞泥仍可繼續採礦。
2020年6月,亞泥同意與玻士岸部落協商,希望完成「諮商同意」程序、滿足法院的要求,玻士岸部落會議決議在2022/2/12舉行諮商同意權投票,不過部落會議主席的這一決定,卻被族人及環團指控有重大瑕疵、自行棄守協商過程中,部落提出較優的條件等問題。
2022/2/12,在反對投票族人的抗議中,投票仍然順利舉行,最後以294票同意、45票反對、14票廢票通過,對於這結果,反方勢必將再提出訴訟,亞泥新城礦區的爭議也還將繼續…〈亞泥花蓮新城山礦區大事記〉


移工永久居留
2022/2/17,行政院宣佈在台移工滿足「在台工作滿六年」及「薪資門檻」兩項條件後,可經雇主申請,轉為「中階技術人力」,之後接續工作滿5年,可申請永久居留的政策,最快在4月底實施。目前,這個「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的規劃,是用《就業服務法》46條第1項第11款,授權勞動部專案核定的方式,相關行政命令還待修正。
對勞動部來說,移工取得長期居留後,就可以自由轉換雇主,因此這是對移工團體訴求的具體回應,但問題是,目前規劃的政策,是否能真的達成這個目的?要成為「中階技術人力」,除了需要由雇主發動外,就算成功轉「中階」,中間若移轉雇主、薪資不到薪資門檻,如何處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此外,移工團體認為,這個政策可能只對所聘移工工作年限(12到14年)即將到期的雇主有誘因,等於移工要取得永久居留,總共需要12到14,再加5年,有相當的困難,認為不應只在產業需求面考量,也需要考慮改善勞動條件與不平等環境的問題。
- 數據〈疫情期間產業及社福類移工人數統計〉


屏東車站週邊道路拓寬抗爭
屏東鐵路高架化工程於2015年完工通車,縣政府於車站週邊規劃2.2公頃的土地開發,由台鐵實施都市更新與招商,建置住商大樓、商城…等。配合高架化與屏東新站,縣府以使週邊交通順暢為由,重新劃定道路寬度,徵收車站南側公勇路、北側光復路、西側柳州街週邊道路。
2018年5月,居民提出訴訟,7月16號,縣府拆除公勇路「同意戶」,及不同意戶電表,迫不同意的居民簽下同意書,該次衝突使事件引起關注,但最後公勇路的不同意戶最終還是在壓力下全數放棄參考。2022年2月底,居民在行政訴訟上敗訴,光復路與柳州街的不同意戶再面臨強拆威脅。
2022年4月20號,縣府就括寬工程第一次招標流標後,於4月26號第二次招標,有廠商得標,之後再經評審通過後即可決標,也使得光復路與柳州街強拆進入最後倒數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