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繁華街市空無一人?都市發展:可疑的想像

塭仔圳美華新村一景(攝影:陳婷汝)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謝碩元

新北市的新莊泰山一帶,近幾年出現許多新的開發案。除了已經完成的新莊副都心、頭前重劃區之外,還有正在執行程序、幅員遼闊的「塭仔圳市地重劃案」。從去年開始(2015),由塭仔圳居民與工廠員工組成的「塭仔圳反迫遷連線」已針對拆遷、安置等問題展開一連串抗爭。這個案子,以市地重劃為都市計畫的方法,於2015年都市計畫的「主要計畫」與「細部計畫」皆已審定,今年(2106)4月14日,由於居民的抗爭,市地重劃計畫卻在內政部卡關(相關報導)。

這篇報導,將以人口與居住作為切入點,用鳥瞰的方式對整個計畫進行審視。

根據新北市政府在2014年就新莊泰山地區出的兩份《變更都市計畫(塭仔圳地區)細部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計畫書》,預計2026年塭仔圳將住有9萬6千人。而又按照新北市政府地政局的重劃規劃,以新莊中正路為界所分成的重劃第一區第二區,相加400公頃的土地上有241.65公頃為可建築用地,佔了總面積的60%(現況約為11%)。

2011年塭仔圳新莊地區住有23,305人,泰山地區則是7,288人,單就後者而言,與計畫預計的47,000人足足多出6倍的人口;而就總體來看,現況的新泰兩地相加共30,593人,與預期的96,000人也差上了3倍多。

按照計畫書,發展塭仔圳的主要理由,在於它恰好座落於新北市區域計畫的「國際機場走廊」範圍內。國際機場走廊,意指將大漢溪以北的「溪北都心區-林口新市鎮-桃園機場」透過捷運整合起來,並與台北市相連通之區域規劃;其中南北向的65快速道路、捷運新莊線、機場捷運線、新莊副都心、頭前重劃區都是可以見到的具體例子。塭仔圳則承襲了上述軸線,欲以大量人口進住帶動經濟、商業、土地價值成長。而這,卻衍生出了麻煩。

人真的會住進來嗎?

首先要談的是總體人口成長率的問題,從「新莊泰山地區人口與成長率變化」可以發現,整個新莊泰山地區的總人口數雖不斷提升,但人口成長率卻在近20年來呈下滑趨勢,且新北市與新泰地區的狀況也大致雷同,可見此乃台灣北部整體人口成長的一般情況,也與一般所認知到的少子化、人口替代率趨緩等普遍現象相符。

同時,我們也看到,捷運新莊線自2001年開始興建,2012年輔大站通車,2013年延伸至迴龍;而位於新北大道上、同時經過新莊副都心、塭仔圳泰山地區的機場捷運線則在2003年傳出規劃風聲,並預計於今年(2016)通車。在這兩條捷運路網興建的15年期間,報章媒體不斷放出利多消息,大力描繪未來發展榮景;2007年由新莊民代發起、時任台北縣長周錫瑋到場支持的「拚捷運、拆樂生」萬人大遊行,強烈透露土地炒作式的發展邏輯(參考)。塭仔圳,當然也是包裹在此一想像中所延續而下的。

以人口成長的觀點來看,雖然2002年到2007年間,新泰地區的人口成長率高於新北市整體,卻既看不出顯著差距,在那之後,又被打回原型,回歸與整個新北成長的大勢接近。顯然,這些「利多」並沒有實質帶動人口成長。政府與地方勢力盤算的所謂「地方發展」,從幾個新興住宅區便可見其端倪。

我們再從住宅的使用率來看;根據營建署2013年的《辦理低度使用住宅及興建餘屋資訊統計分析及發布》總結報告書,新莊副都心屋齡5年內新屋的「低度使用比率」高達76.4%,表示每4間房子就有3間沒有賣出去,或鮮少使用。同時可以看到的是,新莊副都心之整體低度使用率為28.8%,比新莊地區的6.77%高出22%,表示明明新莊地區之住屋率已接近飽和,但人們卻未能(或不願)住進新興住宅區。

此外,我們也看見這不只是新莊的單一現象,還是新北市近幾年的房地產興建過速的問題。淡海新市鎮、林口新市鎮的情況都一樣,當初討論得沸沸揚揚,卻雷聲大、雨點小,乏人問津。下面這張圖表顯示了台灣幾個大縣市的「空屋數」變動。在2000年到2010年間,新北市產生了大量空屋,位居全台之冠。在新北市總體狀況如此、新莊副都心亦未能吸引實質人口進住的狀況下,究竟有什麼理由能證明塭仔圳地區能吸引9萬6千名人口呢?

再從社會結構的發展來看,佔新北市總人口一成的新莊,人口量於2010年突破40萬大關,究其原因,得先考量台灣工業化的發展歷程。新莊為一移民市鎮,在1950到1960年代,伴隨著北部的工業化發展,新莊的化成路、新樹路一帶大小型工廠林立,吸引大量來自中南部農村的人口遷徙而來。這些外來勞動者起初大多住在工廠內的宿舍,但隨著結婚、生子、買房,便落地生根居住至今。

從人口的成長趨勢可以看到,1970年至1990年是新莊的快速成長期,但在進入1990年代後已明顯趨緩。若將農村人口過剩、缺乏就業機會視作「推力」,並將新莊的大量第二級產業視做「拉力」,共同造就了現今新莊的樣貌,那麼未來若要推動新一波的外來人口進住,新莊又該如何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以及良善的生活機能?政府對此並無具體規劃。

問題的關鍵:發展想像

上面的分析,試著討論「人住不住的進來」這個問題,並以「台灣北部地區總體上的人口成長率不足」、「新莊未能提供足夠拉力」兩點進行說明,更用新莊副都心做實例補充。結果,塭仔圳的都市計畫書或是土地重劃書,除了空洞的「經濟發展」之外,從中卻仍然完全無法找到別的想像。

新莊副都心、頭前重劃區兩個「新興住宅區」的房價都明顯高於新莊、泰山、乃至於整個新北市的平均房價。其造成的結果是,一來實質入住人口不多,二來對處在當前物價攀升、薪資凍漲的大環境之大多數人民來講,真正能負擔新興住宅動輒千萬高額房價的少之又少,房屋未能順利售出便成理所當然。在這樣的局面下,塭仔圳市地重劃卻未能進行反思與因應,那麼,整個社會由上而下、念茲在茲的「發展」,到底指的是什麼?這個疑問,並不只出現在塭仔圳,從士林王家、苗栗大埔,再到現今的桃園航空城、台北市公辦都更、竹北台知園區,癥結點是一致的。

【專題】塭仔圳:鐵皮屋頂下的黃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