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武漢肺炎》說明研發進度 國衛院:治療藥物已可技轉、量產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旭富製藥捐贈1公噸奎寧原料藥給指揮中心協助防疫工作,並承諾未來每批次生產均會保留至少3公噸原料藥,以備足國內用藥的需求(照片:總統府提供)

國衛院院長梁賡義今天(4/13)在行政院記者會上,說明針對武漢肺炎的治療藥物、疫苗等研發進度。治療重症者的瑞德西韋,必要時可以技轉量產;治療中輕症的法匹拉韋和奎寧,法匹拉韋原料取得相對容易,奎寧則是國內已可量產,疫苗則預計年底臨床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能做的是把現況穩住,等到疫苗、藥物、更好的檢測技術研發出來,防疫才算到一段落。

梁賡義說,疫情很可能流感化,這波結束後很可能會再來,所以治療藥物和疫苗也就相形重要。在治療藥物的部分,目前採取「老藥新用」的策略,鎖定了國際上3款藥物:瑞德西韋、法匹拉韋、奎寧。

梁賡義介紹,瑞德西韋原本是用來治療伊波拉病毒的,但當時成效不如預期,因此這款藥物在台灣還沒通過。不過國際上現在使用在現在的肺炎疫情上,看起來是有效的,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53個重症病例上,有36個有臨床上非常好的反應。而在台大與美國簽訂的臨床試驗中,9例有1例已經脫離了呼吸器。產製上,國衛院與中研院已經完成克級的產製,如果有一天有人要與台灣合作、或是國安需求需要量產,隨時可以技轉給產商大量量產。

法匹拉韋則是日本研發的藥物,原本是用來治療流感的,可以合併使用於輕中度的患者;梁賡義說,經濟部的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已經進入10公克生產,可以採購或國內自主生產的開發,因為原料取得相對容易,國內很多廠商都有表達意願。

至於奎寧,對輕症比較有效,也已經列入台灣臨床指引的治療藥物。梁賡義說,台灣已經有廠商可以大量的生產奎寧,事實上全世界已經有20幾個國家想跟台灣下訂奎寧,但我們會以確保國內所需為最重要的考量。

在疫苗的部分,梁賡義說,主要是中研院與國衛院兩個團隊,1月下旬開始啟動了6個不同方向的技術平台,包括DNA疫苗、合成胜肽疫苗、重組病毒疫苗、次單位疫苗、奈米疫苗、減毒牛痘病毒疫苗,多管齊下,預計最快在5月擇定標的,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陳時中表示,治療藥物可分兩方向,一個是對於重症患者,降低致死率,另一方面則是對於中輕症患者,讓他可以即早出院。陳時中解釋,現在確診者平均住院約30天,而目前住院最久的案例3金芭黎事件患者,則住院了81天。如果輕中症累積太多,醫療能量也會垮掉。疫苗是會對很多人大量施打,安全性需要高於一切,所以疫苗的研發需要多一點時間。在藥物與疫苗出來前,台灣除了檢測外,要用生活的規範來保持距離,把傳播鏈切斷。

陳時中說,指揮中心現在能做的,其實只是把現況穩住,把社區傳播的每一個斷點都抓好,每個案件的疫調都做好、精確的檢測,把外圍的感染斷絕掉。等到有了疫苗、有了新藥,有了更好的檢測,台灣的防疫才能算是真的成功,才能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