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知園區闖關未達陣 都委會要求檢討開發面積

反對台知園區計畫的璞玉自救會,將來自竹北的秧苗帶至營建署前,呼籲都委會重視農地徵收問題。(攝影:林靖豪)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林靖豪報導

新竹縣政府大力推動的竹北「台灣知識旗艦園區」計畫,經過9次小組會議的審查後,22日被送進內政部都市委員會大會審查。正反雙方都動員到營建署前舉行記者會。最後,都委會決議將本案退回專案小組,並做出「縮小面積,以行政院最初核定的142公頃為基礎,重新計算所需開發面積」、「研擬分期、分段處理之可行性」與「妥善調查農民需求、並研議不同意徵收人是否能夠剔除徵收」三點提示;計畫未能於政黨輪替前闖關達陣,還必須修改、調整,反方暫時扳回一城。

台知園區計畫範圍內,有420公頃屬於特定農業區,而計畫的一大爭議,就在於《土地徵收條例》規定特定農業區原則上不得徵收,除非是經行政院核定之「國家重大建設」。行政院去年(2015)通過將台知園區列為國家重大建設,卻沒有具體指明重大建設的範圍是依照2004年核定的台知園區前身「璞玉計畫」的 142公頃,或是後來變更後的447公頃(相關報導),而是將爭議再丟回給內政部決定。

第9次專案小組會議,以「縮小面積至交大校區、產專區、國際示範村合計142公頃」,以及「維持447公頃,但申請範圍所在地既有都市計畫區都市發展用地或計畫人口應達80%以上」兩案並陳,送進22日的大會。根據縣府提出的資料,計畫所在的竹北都市計畫人口達成率為70.9%,高鐵特定區為45.68%,芎林都市計畫為77.21%(參考)。縣府於大會中也強調,80%的門檻,將會很快地達成,不過,大會結論也並未將80%的門檻列入。

爭議的焦點,集中在開發面積、方式、農業區大小,以及將不同意徵收者除等問題上,台灣農村陣線副秘書長陳平軒認為,這些都是「技術細節」,對於農民與農陣提出的「公益必要性」問題,如都市計畫人口達成率,閒置工業區盤整,產業內容規畫與執行…等計畫能否推動的依據仍缺乏討論,農陣強調,未來縣府再修正的計畫,無論面積多大,只要是不公不義的徵收,都將抗爭到底。

璞玉自救會副會長陳義旭表示,台知園區計畫內有超過九成是特定農業區,種植著餵養全國老百姓的稻米,他批評台知園區計畫沒有公益性與必要性,完全是為了要炒地皮,陳義旭也質疑,內政部搶在政黨輪替前將本案送進大會,是以政治算計替投資客解套。而對於農地徵收爭議,新竹縣政府以在台知園區內集中劃設一塊「農業區」,再發配農地給農民的方式解決,2014年曾獲農委會全國名米產地冠軍的竹北農民田守喜對此表示,種田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水頭水尾、防風和土質都很重要,新竹縣政府完全不懂農業才會提出這種政策,而在地農民的訴求就是原地保留、原地務農。

支持計畫方則表示台知園區計畫已經拖了17年,今天內政部再不通過,就是政府無能。新竹縣長邱鏡淳與縣議會議長張鎮榮今天也親赴都委會參與審查,在營建署外,邱鏡淳表示希望正反雙方理性溝通,但也呼籲內政部通過台知園區案,推動地方的發展。

都委會大會上,正反雙方各有五位代表發言。支持方代表指出,台知園區範圍內現在佈滿違章鐵皮工廠,常常偷排廢水,加上農民耕作噴灑農藥,環境品質非常差。此外,區內沒有自來水與天然氣管線,教育設施也不足,再加上道路狹窄、鄰近墓地,生活非常不便。支持方代表表示,台知園區計畫將改善地方的生活環境,並帶來工作機會,呼籲都委會儘速通過此案。

對於支持方的立場,反對方政大地政系徐世榮教授表示,促進會代表的訴求是土地使用的變更,與公共設施的改善,這些訴求不用台知園區計畫就能達成,是新竹縣府故意將這兩者與土地徵收連結。惜根台灣協會秘書長林子凌則質疑台知園區未依法進行環評,她指出,依據《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的面積在10公頃以上,就要做政策環評,但本案僅有做個案環評而沒有做政策環評,並不合法。反對方吳姿徵律師,則質疑台知園區內僅有百分之13.7的土地用於產業需求,卻有多達四成的土地是供縣府標售的住商區,且附近的產業園區進駐率都未滿,本計劃毫無必要性與公益性。

正反雙方被警方隔開,分別在營建署大門左右兩旁集會。(攝影:林靖豪)
璞玉自救會農民於營建署外砸破瓷碗,抗議政府滅農,「打破全民飯碗」。(攝影:林靖豪)
新竹縣長邱鏡淳與新竹縣議會議長張鎮榮也到場參加都委會,正反雙方民眾都在他背後高舉標語。(攝影:林靖豪)
支持方代表表示現在的居住環境惡劣,希望儘速通過台知園區計畫,改善生活品質。(攝影:林靖豪)
反對方農民拿著門牌,抗議政府的土地徵收計畫。(攝影:林靖豪)
陳述完意見後,反對方拒絕離席,要求參與審查,現場氣氛一度劍拔弩張。(攝影:林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