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焦點事件「帶路博奕計畫」進度和想法(2019/9)

English Version

《焦點事件(Events in Focus)》是台灣以社會運動為關注核心,並以「媒體」這個角色,進行運動實踐的獨立媒體。2017年底推出「帶路博奕」計畫,希望脫離國境的限制,以資本主義大國之間的衝突,這個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為出發點,沿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沿線,發展國際報導,關注全球議題。

去年(2018),完成了印尼「雅萬高鐵」沿線,以及「沒有貧民窟的城市(KOTAKU)」計畫的採訪與報導之後,也整理了1990年代,從印度到全球,反對世界銀行對納瑪達河流域(Narmada River)水利設施貸款的運動,以及之後世界銀行所發展出「環境暨社會框架(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Framework,ESF)」的實踐,以及其在全球新自由主義中,扮演的角色。

今年(2019),我們預計前往印尼北蘇門答臘的巴丹托魯(Batang Toru)水電廠,了解這個由日本規劃、中國投資的水電廠,對於當地部落、生態造成的威脅。也將前往泰國、寮國等湄公河流域國家,了解上游為中國瀾滄江的這條中南半島重要河流相關的基礎建設,以及跨國河流治理的競爭與合作。

這些工作的基本方法,首先是實際接觸受到跨國基礎建設影響的當地居民,進行採訪報導,並且廣泛的收集資料、從個案到通案,發展出更整體的觀點。今年6月,香港發生「反送中」的大規模社會運動,我們也在這個問題意識下,做系列報導;除了記錄運動的樣貌之外,也處理香港政治、經濟的歷史問題,並留意到了香港作為「一帶一路」重要門戶,以即使其逐漸融入中國珠江三角洲的各項基礎建設。

在這些工作中,我們發現,「一帶一路倡議」這個以沿線國家原本計畫中的基礎建設發展出來的計畫,與不同的帝國主義在這些區域裡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各國的水利設施,最早可以推到日本在二次戰前,於朝鮮、滿州推動的水庫計畫,二戰中,在日本佔領下,也著手在東南亞推動,戰後,則轉變成「賠款」的形式繼續;接下來,是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或者美、日等國的個別基礎建設開發銀行,以貸款的方式,在各國推動。

也就是說,這些從帝國主義的殖民經濟,到推動全球資本主義的「依附性發展」,與有利於資本跨國流動的政策與設施,百餘年來是持續地進行著的,仟禧年後,中國崛起,將剩餘資本輸出,不過是這諸多競爭者中的一員;或者說,中國的「走出去」,也就是走上了這個由帝國主義者所搭建的舞台。

因此,在實際的採訪計畫外,今年也預計做更多的資料整理與論述工作,我們還將走訪日本,找尋日本從戰前到戰後,挾軍事的力量,在亞洲各國推動資本輸出,進行為日本跨國資本利益服務的基礎建設歷史及現況,也希望了解在1990年代之後,日本民間監督跨國基礎建設銀行倡議行動。

除此之外,我們也計畫對「一帶一路」的主體,也就是中國的國營企業,做更有系統的了解。和上個世紀80、90年代不同地方,是在全球「新自由主義」的發展下,中國並沒有進行大規模國企的「私有化」,而是透過政策,倒逼國企改革,而產生了由官僚主導,利潤化導向的國企,千禧年後就成為從「內需」,到「出口」的主要擔當者。也是今天「一帶一路」的主角。

透過國營資本實現的資本輸出,這是中國與其他資本主義大國不同的地方,也是中國「官僚資本主義」的特色,對於國企的掌握,是掌握「一帶一路」的核心議題;這也是我們在今年,所正進行的重點工作。

做為一個與社會運動密切結合的獨立媒體,如何透過報導,促成不同社會運動領域的連結和對話,是重要的工作,「帶路博奕」計畫的推出,就是意識到,在一國一地內,這種工作的不足,希望突破地域與文化的限制,促成國際間基層人民間的理解,乃至進一步連結的可能性。

這個計畫,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為關注的起點,是因為它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發展,從「冷戰」走出來,進入了新階段的重要指標,冷戰結束後,跨國資本與大國間的衝突更為劇烈,我們希望藉著對「一帶一路」發展的關注,找到資本霸權與資本利益之外,從各國草根群眾利益為基礎的觀點與可能的行動。所以,這個計畫的基本價值,是「反帝反殖」,而不是「反共反中」的。

它必須長期、常態地持續進行,否則不可能有所成果的;而《焦點事件》的團隊規模很小,需要更多的幫助,我們不希望依賴個別的大金主,或者各種補助計畫,而希望用分散式、小額的捐款來支持我們的工作,並維持它的獨立性。

募款,是我們推動媒體倡議行動,與支持者、讀者建立關係的重要環節,它本身就是就有運動性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走出去」的重要原因:希望與世界範圍內的朋友們對話,並將我們連結的觸角,伸向世界。

捐款給我們,可以用信用卡,選擇「單筆捐款」,或設定每個月扣款的方式(捐款以台幣計算,1美元換算匯率約30元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