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白海豚存亡關鍵 台中港五接堤防環評起跑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台中港外廓防波堤的建設,將影響白海豚的活動核心區。(攝影:王子豪)

台電規劃在台中港新建天然氣接收站(五接),要從現在的台中港往外興建外廓防波堤、形成外港區,今天(3/31)在環保署進行二階環評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民間團體指出,台中港區是白海豚活動的核心區,開發單位的預防、因應措施不足;也有環評委員認為,此案會影響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開發單位說明不足。專案小組最後決定補件再審。

台灣白海豚是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蠻野心足研究員郭佳雯表示,台中港區的開發行為,會嚴重影響僅存的白海豚族群。郭佳雯說,海保署2019年的可辨識的白海豚個體約50幾隻;去年目擊辨識的白海豚32隻,不只數量少,而且呈現下降的趨勢。而歷年來辨識出的60幾隻個體中,有9成有在台中港區被目擊過,質疑開發單位未對此議題有足夠的重視。

開發單位的白海豚保育措施,包括施工時選擇友善的工法、魚苗放流、設置防濁及減噪措施,營運後宣導船舶減速……等。但蠻野心足主任楊士慧直言,開發單位的各種措施沒誠意,白海豚必死無疑。台電的五接計畫可以總歸一句話,為了確保電力,犧牲白海豚也在所不惜。

多數環評委員也都對開發單位預防減輕白海豚影響的措施有疑慮,環委李培芬指出,依開發單位自己的監測資料,在台中港區目擊辨識出27隻白海豚,其中有20隻曾出現在開發計畫範圍內,更有8隻只在開發計畫範圍內被目擊,還有3隻是幼豚。環委袁菁表示,開發單位對白海豚的保育措施不夠具體,如不該只作出水下噪音的減噪承諾,應進一步評估這樣的噪音對白海豚的影響。

彰縣府表示,大肚溪口南邊是彰濱工業區、北邊是台中港,兩者都凸出海岸,對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影響很大,此案應該對大肚溪口的影響進行完整的評估。李培芬舉例,大肚溪口過去有很多的大杓鷸,但附近的開發行為造成突堤效應,讓環境從泥灘地變成泥砂地,大杓鷸就不見了。李培芬表示,過去的經驗讓他無法太信任開發單位提出的地形侵淤模擬,也希望開發單位能評估對鳥類相(avifauna)的影響。

其他環委也對開發行為的水質影響、各項減輕措施的效益、與鄰近開發行為的關聯性、加成效應等尚有疑問,要求開發單位補件再審。

「台中港外港區擴建計畫」由台電與港務公司台中分公司聯合開發,主要目的為台電為配合政策,提高天然氣的供應與穩定能力。

被切割的環評

依據經濟部的說法,五接的儲槽與碼頭有不可分割的依存關係;但環保署卻又默許台電將這兩項設施拆分審查,遭質疑將形成頭過身就過的壓力。〈 中火環評過關 「滅絕白海豚」的接收站頭過身就過?

台中港現有中油的天然氣接收站(二接),「台中港外港區擴建計畫」則由台電與港務公司台中分公司聯合開發,主要目的為台電為配合政策,提高天然氣的供應與穩定能力,興建自己的接收站(五接)。

五接計畫中,天然氣儲槽的部分已在去年(2020)初中火環評時一併通過;天然氣卸收碼頭與所需的防波堤,則另外成一案,並進入二階環評審查。過去民間團體曾希望經濟部能整合台中港天然氣接收站,例如使用中油的卸收碼頭供台電儲槽使用等;但經濟部回應表示,技術上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