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南鐵黃家再陷強拆危機》技術霸權下的對話

<<前一篇為〈過去五個月,交通部溝通了什麼?〉

焦點事件記者孫窮理

去年(2020)11月12號,交通部路政司科長魏瑜到黃家「訪視」,與黃家在開元陸橋下討論。(攝影:孫窮理)

去年(2020)11月12號,交通部路政司長魏瑜定調保留樓梯不可行,當時他說明的理由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目前已經完工的連續壁,北端距黃家為104公尺,南端為52公尺,未完工的區段已經不足200公尺,要調整軌道曲線半徑有困難。

第二、樓梯架構在連續壁及水溝的上方,會有結構安全的問題。

第三、恐怕過去配合拆除的半拆戶,會提出相同的訴求。

第四、如果保留樓梯,那未來的綠園道會突出去一塊,呈現鋸齒狀,影響動線。

第五、之前有多次拜訪鄰居開元路15號,看是不是能讓售土地,但未獲同意。

在鐵道大轉彎的地方…

以上大概是官方對否定留梯訴求理由的一個比較正式的說明,不過首先,在還沒有正式開始「溝通」或「協商」之前,就由交通部否定留梯的可能,這加深了黃家其預設立場的認識,不僅如此,之後交通部也不再回應黃家進一步問題(黃家的三問題),「不留梯」似已是「定調」,這讓黃家感覺難以再繼續參與交通部主導的溝通。

而魏瑜提出的五點,涉及不同層面的問題,可以一點一點討論。

首先是技術問題,黃家位於開元路橋段鐵路大轉彎處,原地上軌曲線半徑600公尺,地下化工程修改為820公尺,造成「截彎取直」的現象,之前曾經計算過,若以弦長320公尺計算,如果將曲線半徑改成與原軌一樣的600公尺,在弧頂部分,鐵軌將向西退縮約近6公尺。

黃家位於開元陸橋鐵路大轉彎處,由於鐵道局修改該處軌道曲線半徑「截彎取直」,造成黃家樓梯必須拆除。(攝影/製圖:孫窮理)

魏瑜說地下軌連續壁進度已經進入弧的部分,剩下弦長只有156公尺,空間過少,所以就算修改曲線半徑也無法留梯。但對於黃家一直以來詢問的,「為什麼要調整曲線半徑」、「在這個火車要進站及剛出站的區段,把曲線半徑改回600公尺,對於列車車速及安全有何影響」等問題,都沒有回答。

其實,即便不管「為什麼要修改曲線半徑」這個問題,如果就剩下的156公尺弦長做調整,最大可以讓地下軌向西退縮多少,是不是已做過評估?如果最大可退縮距離不夠,需要拆除多長已經完工的連續壁? 成本及安全性如何?

不存在的技術問題辯論

黃家樓梯間突出徵收線約270公分,樓梯沒有碰到地下軌隧道,只在水溝及連續壁上方。而「修改軌道曲線半徑」與「讓樓梯通過連續壁及水溝上方」兩個方案,也可同時考慮,在現有條件下,一方面調整曲線半徑,再盡可能調整樓梯設計、減少樓梯突出徵收線的距離,這些不在資訊透明的條件下,仔細討論,是不可能出現最佳的方案的。


至於樓梯要架構在連續壁與水溝上方,會不會有結構安全的問題?現在是,不管交通部或者鐵道局,只要他們說有問題就有問題,是怎樣的問題?也沒有進一步的說明。

事實上,南鐵沿線,在東門路橋段,鐵道局已有利用托底版與地中壁,並加強連續壁的設計,讓連續壁支撐東門陸橋,維持施工期間,陸橋的通行,連車水馬龍的東門陸橋都可支撐,豈有不能支撐黃家樓梯的道理?

連續壁不能承重?目前鐵道局中工處就計畫用連續壁做支撐,讓東門陸橋保持工期可以通車。(圖片來源:2020/12/1,鐵道局中部工程處副處長吳志仁報告簡報。)

即便退一萬步說,不讓水溝及連續壁支撐樓梯,有無可能只是把樓梯突出部分的上空讓出來,設計懸掛在黃家建築物上,而無須支撐在水溝及連續壁上。不過,此類可能要把原梯先拆掉、再在原地重建的做法,對黃家來說,是有非常高的疑慮的,在沒有信任基礎下,如何取得「原梯拆掉後,還可以在原地蓋回來」的信任,則又是另一個難題。

真的很會溝通嗎?

黃家與交通部交手的這個經驗,其實完全複製了所有掌握技術性問題詮釋權的國家機器,在和無權力者「溝通」的過程。而這件事情,對南鐵被拆遷戶來說,完全不陌生,這不就是過去賴清德市府,對自救會在「東移」等技術問題上回應方式的翻版?

總統蔡英文曾經以「最會溝通的政府」作為其政治號召,民進黨主和派想要用叫停黃家強拆,來表現他們具有比黨內開發派、強硬派以及國民黨,有更強的「溝通」能力。但是,到目前為止,卻適得其反地,暴露出在「溝通」這件事情上,他們與那些人並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