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加入WTO後,台灣豬肉進口制度

台灣於2002/1/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在此之前,除了被列為敏感性農產品的豬肉除豬腹脅肉與豬雜碎外,其餘皆為開放進口(參考),而加入WTO的「頭期款」為自1998年7月起,每年自美國進口5,000噸豬腹脅肉、1999年7月起,每年自美國以外的國家,進口1,160噸豬腹脅肉,及2,500噸豬雜碎,到了2000年,再將這二類配額全數改以全球配額方式核配(參考)。

豬腹脅肉又稱「五花肉」、豬雜碎為豬的內臟,這些部位在許多國家不被當作食物,價格低,但在台灣卻非如此,因此受到進口的衝擊特別嚴重,因此入會之前,被列為敏感性農產品。

台灣入會承諾2005年開放豬腹脅肉與豬雜碎自由進口,2002年到2004年間採取關稅配額(tariff quota,TRQ)進口,豬腹脅肉2002年配額為6,160公噸,增至2004年的15,400公噸,配額內關稅2002年為15%,2004年降至12.5%,配額外關稅則由60%降至50%;豬雜碎部份, 入會第一年為10,000公噸,2004年為27,500公噸。配額內關稅由2002年的25%,降至2004年的15%;配額外關稅2004為310%,2004年降至265%(參考)。

2005年之後,取消配額限制,採課徵關稅方式,自由進口,此外,可以採取「特別防衛措施 (Special Safeguard,SSG)」, 在進口量激增或價格過低時,對敏感農產品課徵附加關稅,台灣目前設定有SSG的,有14項農產品:稻米、花生、東方梨、大蒜、檳榔、雞肉、液態乳、豬雜及禽雜、紅豆、乾香菇、柚子、柿子、乾金針及豬腹脅肉

「特別防衛措施」為WTO《農業協定》架構下「特別待遇措施」的ㄧ環,請參閱條目〈WTO《農業協定》的架構

SSG有「數量」及「價格」兩個啟動門檻,其中「數量」門檻的計算方式為(參考):

2002年之後,進口豬腹脅肉的市佔率都在10%到30%這個區間,適用1.1的「基準率」;在2010、2011年,以及2014年到2018年,連續5年都達到SSG的「數量門檻」,使得「特別防衛措施」的機制啟動(參考,2018年8月22日達到起徵門檻,參考)。

下圖為入會後歷年進口豬腹脅肉及SSG數量門檻的歷年變化:

 

歷年豬腹脅肉進口量與SSG數量門檻

 

【註】02031911、02031991、02032911、02032991等四個進口貨號的商品

 

標籤 (Tags)

「進口關稅」加上「SSG門檻」為調控進口豬腹脅肉價格的機制,一旦進口肉品達到啟動SSG門檻時,課徵的附加關稅,將使進口肉的價格上升,在這個機制運作下,依據農委會在2015年的推估(參考),進口豬腹脅肉雖較國產豬腹脅肉價格較低,但國產豬腹脅肉有競爭力,從實際數據來看,進口豬腹脅肉數量在2005開放後到2014年的10年間,皆未超過開放前最高的2004年,但此種情況已經在近年發生改變。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