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反核四運動大事記

2003年6月20號,核四廠一號機上岸,貢寮鄉親請出澳底信仰中心仁和宮的媽祖,想請祂一同前往檢視核電機組的安全性(攝影:孫窮理)。

解嚴前的反核思潮與核四預算凍結

  • 1979/3/28 美國發生三哩島事故參考
  • 1979/7 林俊義在《中華雜誌》以筆名「何能」發表〈核能發電的再思考〉,以生態、安全、核廢料、違反民主等諸理由,批評台電的政策參考參考;1989年,林俊義發表《反核是為了反獨裁》一書,2000年5月20號,林俊義出任陳水扁政府的第一任環保署長,5月25號,在立法院答詢時,他說「過去反核四是為了反獨裁,現在已經沒有獨裁了,反核四的理想已不存在」,引起爭議參考註釋

2013年,他解釋,「反獨裁」除了「政治獨裁」,外,尚有「科技獨裁」與「專家獨裁」兩層意涵,強調自己有生之年一定反核(參考)。

  • 1980年,台電提出核四計畫,選址在貢寮鹽寮,行政院核准徵收土地350公頃參考
  • 1981/12/1 1980/9/22,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爆發,國際原油生產銳減,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世界性景氣衰退,國內用電需求減少,1981/12/1趙耀東接任經濟部長(1984/6/1任經建會主委),認為核四廠不必急著興建,可以延緩,不過因預算已到,所以先期的工程如整地、建倉庫等均可以動工參考

1985/5/3俞國華指示核四暫緩興建、加強溝通的剪報。

1974到1986年代反核文章統計(出處)。

  • 1985/5/2 經建會(主委趙耀東)主張電力過剩,應暫緩核四招標,1985年趙少康等55位立委聯名要求暫緩停建核四、監察院也要求重新檢討核四必要性參考。5/2,行政院長俞國華在行政院會,指示經濟部與台電核四「暫不必急於動工」,應先「盡各種努力、循不同管道、採各種方式」,向各界說明,加強溝通。
  • 1985/7/7 核三廠發生低壓汽機8片葉片折斷,氫氣外洩的事件參考,在同時間,核一廠空浮放射性事件註解,也受到社會的關注。

台電〈核一廠除役計畫第三章描述當年的「空浮事件」為,自1984年1月到1988年3月15日共發生空浮117 次;其中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者達5次;環團指出,在1986/9/8到10/28期間,累積輻射劑量超過850毫侖目(8,500毫西弗,遠高於一般人一年可接受的50毫西弗劑量),根據方儉《核能馬戲班》書中指出,空浮期間引起全廠「大撤退」,之後相關資料為台電銷毀(參考)。

  • 1986/3 鹿港數萬人連署反對杜邦設置二氧化鈦的計畫,至1987年3月12日,杜邦宣佈放棄二氧化鈦設置,「鹿港反杜邦」為台灣解嚴前具代表性的在地環境抗爭參考
  • 1986/4/26 蘇聯位於烏克蘭的車諾堡核電廠發生事故參考註解

車諾堡事故引起全球對於核電廠安全的疑慮,不過,台灣的反核聲浪,早在事故之前,已經野火燎原,車諾堡事故當時,核四計畫就已經是處在「暫緩」的狀態,而對於核電發展的疑慮,也不只是對於核安、核廢料等的疑慮,同時也有許多論述,直指國際與本土分包的利益共生體系,在事故之後,1986年6月份出刊的《夏潮論壇》雜誌,刊出核電廠的特別報導,揭露核電廠的核災威脅與全球及在地的政商結構,可以作為參考(內容)。

  • 1986/7 立法院於審議(民)76年度臺電預算時,作成注意辦理事項:「台電應暫緩興建核四廠,原列預算停止支付。」核四已編列而未執行之預算首度被凍結,1982至1986年間,核四預算編列110億,已執行31億參考
  • 1986/9/28 民主進步黨成立。

鹽寮反核自救會成立,反核四運動在地化

  • 1987/7/3 中油計畫在高雄後勁地區設置第五座輕油裂解廠,居民到煉油總廠北門抗議,7月24號,經濟部長李達海巡視,居民陳情未獲接見,於煉油總廠西門開始紮營。「後勁反五輕」逐漸昇溫,引發全國關注,直至1990/9,行政院長郝柏村夜宿、鎮暴部隊進駐強制動工,並許下「25年遷廠」之約,持續三年多。
  • 1987/7/15 解除戒嚴。
  • 1987/11/1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成立,首任會長為施信民,總幹事為廖永來,副總幹事為林錫耀,兩人皆為民進黨新潮流系成員。
  • 1988/1/13 總統蔣經國過世,李登輝接任總統。

1988/3/1台電利用在澳底國小舉辦「合理用電說明會」假造民意,引起貢寮鄉民憤怒,為自救會成立的重要直接因素(照片提供:吳文通)。

  • 1988/3/1 台電在貢寮澳底國小,舉行「合理用電說明會」,會中未提及核四,或能源問題等,只是在抽獎、摸彩,隔天報紙卻報導「貢寮鄉民接受在鹽寮地區興建第四核能發電廠」,引起居民的憤怒,「鹽寮反核自救會」於是在一週之內成立參考
  • 1988/3/6 鹽寮反核自救會成立參考。當時貢寮的政治派系,分成「新派」與「舊派」兩個派系,其中「舊派」反核的態度較明確,為了讓「新派」更積極參與反核四運動,自救會選出「新派」的連大慶擔任首任會長,並將會長的任期縮短,一年一任、得連任一次,第二年,在自救會的架構下,並成立「環保聯盟東北角分會」。
  • 1988/3/26 三哩島事故九週年,環保聯盟分別在北縣金山、貢寮與恆春同步舉行反核說明會及示威遊行參考
  • 1988/4/24 環保聯盟首度在台北市舉辦全國性的反核大遊行,最後包圍台電大樓遞交抗議書,後來台電宣佈該年內不再提核四計劃,自此之後,一直到2001年,每一年環保聯盟都會於三哩島(3/28)或車諾堡(4/26)事故週年前後,發起反核大遊行參考歷年遊行列表
時間 遊行路線及訴求 說明
1988/3/26 金山鄉溫泉育樂中心遊行到核二廠 環保聯盟等 30 多個團體
三場合計約 4000 人
1988/3/27 貢寮鄉遊行到核四廠
1988/3/27 恆春鎮警察分局遊行到核三廠
1988/4/24 立法院遊行到台電大樓,高喊「反核」 約 2000 人
1989/4/23 中正紀念堂到經濟部 約 5000 人
1990/4/8 萬金石分會發動核一廠遊行,反核害  
1990/4/22 南北同步大遊行
(核三恆春及核四預定地貢寮)
 
1991/5/5 「反核救台灣大遊行」台大到國父紀念館 約 2 萬人
1992/4/25 立法院-行政院-經濟部-立法院 72 個團體近萬人
1993/5/30 台北市立體育場至立法院 約 6000 人
1994/5/29 台大至中正紀念堂 約 3 萬人
1994/11/26 「公投反核四  罷免做主人」
台大至三重體育館
約 2 萬人
1995/1/21 中山足球場至大安森林公園 「反核  反輻害」大遊行
1996/3/17 「317 向日葵反核遊行」 「搖滾反核  和平反戰」
1996/6/8 「為了孩子  不要核子」廢核大遊行 約 1 萬人
1997/7/13 「公投入憲」遊行,中正紀念堂至中山堂  
1997/10/26

「救救我們的孩子,為下一代的生存空間而走」1997 反核大遊行
台北市政府至總統府

 
1998/11/29 反核大遊行  
1999/3/28 台大活動中心-監察院-總統府

民進黨中常會通過支持反核遊行,並由林義雄主席擔任總領隊

2000/11/12

「非核家園  安居台灣」遊行,支持政府停建核四,中正紀念堂-凱達格蘭大道,高雄市同步舉行

約數萬人
2001/2/24 「核四公投  人民作主」大遊行
中正紀念堂至凱達格蘭大道
約 5 萬人

出處:〈林妙冠〈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後社會運動團體之轉型 —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TEPU)為例〉p.104(漏列2000/5/13「支持廢核政策、建立非核家園」大遊行)

  • 1989/7 立法院審議(民)79年度臺電預算時再作成注意辦理事項:「台電公司對核四廠之恢復興建應經本院預算委員會專案審查後才得動支預算。」參考
  • 1989/12/20 尤清就任台北縣長。
  • 1990/3/16 發生三月學運,學生於中正紀念堂廣場聚集直至3/22,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參考
  • 1990/6/1 郝柏村就任行政院長。
  • 1991/10/3 自救會與環保團體在貢寮核四廠區前抗議,與警方對峙,來自外地的林順源駕駛貨車衝入廠區後,由於不熟地形,繞了一圈之後再由大門駛出,遭到警察圍困攻擊、玻璃破裂,撞擊到門柱後,倒下的貨車壓到三名警員,其中保二總隊保警楊朝景重傷氣胸,送醫途中去世,是為「1003事件」。
    「1003事件」後,檢警展開大規模調查、搜索,貢寮人自危,參與者四處躲避,大概經過兩個月,後來由律師林永頌協助訴訟,躲避的眾人才一起去瑞芳分局集體報到。
    之後一共起訴、判刑17人,開車肇禍的林順源則被判處無期徒刑,此外,當時自救會會長為江春和,環盟的秘書長為廖彬良,環盟派駐自救會/東北角分會的執行長為高清南,其中高清南為貨車車主,且被警方查到製作汽油彈的證據,最後被判刑十年,江春和被判刑九個月,與其餘被判刑者皆獲得緩刑。註釋

訊息來自採訪自鹽寮反核自救會前會長吳文通,另參考:1003事件30週年報導1999年江春和過世的報導楊朝景紀念網頁維基百科

核四預算解凍與90年代反核四運動的起落

  • 1991/12/30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定「核能四廠第一、二號發電機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修訂本」核定本,行政院於次年(1992)2月20日,核定發電計畫。核四計畫在《環境影響評估法》實施(1994/12/30)前提出,當時,政府進行「環評」的依據,為行政院在1985年公佈的〈加強推動環境影響評估方案〉,至1990年10月期滿,當時《環評法》草案雖已提出,但尚未完成立法,環保署(1987年8月,由衛生署環境保護局升格)再提出「加強推動環境影響評估後續方案」,持續推動環評立法前的環評工作,而核四廠的「環評」就屬於這個階段的產物參考參考
  • 1992/5/12 立法院將將核四預算解凍案,交付由十二位國民黨籍與一位無黨籍立委所組成的預算委員會審議參考。「反核四、飢餓24」活動,歷時23天(至核四預算解凍案通過),上百名學者教授接力靜坐、禁食,每天由4位學者輪流排班參考
  • 1992/6/3 經濟部長蕭萬長報告中,台下一片混亂,委員會宣布表決通過(五票通過)核四預算解凍案參考
  • 1992/9 環保聯盟台北分會成立,環盟成立早期,有在其架構下,於各地成立分會的想法,不過後來並未依照這想法發展。台北分會成立的目標為專注處理台北地區的環境議題,如反對高爾夫球場、反廢土、輻射屋、垃圾、水資源…等議題,1994年之後,投入協助「罷免擁核立委」、「核四貢寮住民投票」…等行動,與反核四運動及自救會的接觸頻繁,使反核四成為其最重要的長期議題參考,也使其成為除自救會之外,國內最重要的反核團體。台北分會後來在2000年退出環盟,改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 1993/2/27 郝柏村卸任行政院長。
  • 1994/1/29 鄉鎮市長選舉,國民黨籍、新派的趙國棟當選貢寮鄉長,由於新派的實力正盛,舊派無人能夠挑戰,於是協調環保聯盟前秘書長廖彬良遷籍參選,最後以3,579票,對趙國棟的3,961票落選,不過,選舉期間逼使趙國棟明確反核立場,並且提出在當選後將舉辦「核四廠興建住民投票」參考選舉公報
  • 1994/5/22 貢寮鄉自行舉行「核四廠興建住民投票」,有近10,107公民數的六成,5,898人投票,其中有5,669人投下「不同意」票,佔總投票數的96.13%參考。在貢寮鄉公投後,鄰近核電廠的台北縣(1994/11/27,與「罷免擁核立委」投票一起舉行)、台北市(1996/3/23)、宜蘭縣(1998/12/5)皆在民進黨於地方執政時,舉行過「公投」,「反對核四興建」皆勝出註釋
  • 1994/11/27 台北縣(縣長尤清):投票率:18.45%,反對核四:96%。當年1994年12月3日舉行省市長與省市議員大選,民進黨/反核團體同時推動罷免林志嘉、洪秀柱、韓國瑜及詹裕仁四名擁核立委成案,原本預計公投及罷免與大選同日舉行投票,但1994/10/6,立法院修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80條,加入第1項後段,罷免投票「不得與各類選舉之投票同時舉行」(歷史法規),台北縣長尤清於是將公投/罷免投票改在大選前一週的11/27舉行(參考)。
  • 1996/3/23 台北市(市長陳水扁):投票率:58.71%,反對核四:55.5%,與1996年總統大選一起舉行。
  • 1998/12/5 宜蘭縣(縣長游錫堃):投票率:44.39%,反對核四:96.94%,與1998年直轄市長、市議員、立委選舉一起舉行。(參考
  • 1994/6/23 行政院欲迴避核四預算每年都在立法院引發爭議,直接編列了核四8年的1,125億預算,在立法院預算、經濟、國防三委員會聯席審查,主席民進黨立委劉文慶裁決預算編列違反預算法,退回重審並宣佈散會;但國民黨籍立委於下午繼續開會,表決通過。
  • 1994/6/25 發起罷免5位國民黨擁核立委行動;但在連署期間,國民黨在立法院修法提高罷免門檻,先增訂了「罷免投票不得與各類選舉同時舉行」降低投票意願,後再把投票率門檻由三分之一提高到二分之一。
  • 1994/6/30 民進黨立委提案「核四預算違反預算法應退回重審」表決失敗,而國民黨立委提案「核四預算全數編列」表決通過。
  • 1994/7/11 立法院將於7/12對核四預算進行二、三讀。林義雄發動絕食,要求以公民投票決定核四是否興建。
  • 1994/7/12 立院院會二三讀核四預算,反核團體及民進黨發起全民監督立院活動,約兩千人聚集立法院前中山南路,四周以拒馬全面封鎖,午後群眾衝倒青島東路之拒馬,場面混亂,部份群眾脫離指揮系統,與憲警發生衝突,最後核四預算完成二、三讀。
  • 1994/9/13 林義雄發起「核四公投促進會」,希望透過核四議題來推動公投制度,達到人民作主的社會(參考參考)。
  • 1994/11/27 4名台北縣擁核立委罷免案投票,投票率約20%未達門檻;同日台北縣也自行舉辦了無效力的核四公投,投票結果88%反對。
  • 1994/12/3 廖彬良當選台北市議員,至1998年,因涉及偽造黨員身分證,遭民進黨開除黨籍,並移送法辦,後來在該年台北市議員選舉中,以無黨籍參選落選。
  • 1994/12/30 《環境影響評估法》發佈施行。
  • 1996/3/23 台北市長陳水扁履行競選承諾,於台北市舉行無效力的核四公投,投票率為58%,其中反核佔54%。
  • 1997/9/21 貢寮區漁會與反核四團體發動「反核反登陸海陸大圍堵」行動操練,動員鄉內所有150艘大小漁船圍堵核四模擬機組,並在海上模擬圍堵掛有美日國旗的紙製反應爐模型,將其燒毀參考。之後幾年,相同的「海陸大圍堵」仍持續在夏季舉行參考
  • 1997/10/16 台電公司向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提出核四建廠執照申請參考
  • 1997/12/20 蘇貞昌出任台北縣長,1998/1/26,曾任環盟副總幹事的林錫耀出任縣府主秘,並在1999/3/1起,擔任副縣長,2004/5/20,蘇貞昌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後,代理縣長至2005/12/20。
  • 1999/2/11 前鹽寮反核自救會會長江春和過世參考,江春和為貢寮「新派」中具影響力的人物,1988年,參與推動「鹽寮反核自救會」成立,並擔任第三、四兩任的會長,當時貢寮「新派」政治力量較強,與國民黨結合,取得鄉長等位置,而在政治上居下風的「舊派」則與民進黨接近,具有更強的反核色彩,江春和的積極參與,造成自救會內部「新舊派合作」的大團結格局,對於在地反核力量的推進,起著巨大的作用,而江春和的去世,也是在地反核力量的重大損失。
  • 1999/3/11 在核四建照通過前夕,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發函「撤銷及停止貢寮區漁會所屬之部份專用漁業權,並自即日起生效」引發漁會的不滿參考
  • 1999/3/17 原能會核發核四建廠執照參考
  • 1999/5/1 貢寮人最多的「媽祖生」當天,台電公司核四廠的進水口及重件碼頭工程動工,代表著在地核四建廠工程的啟動,反核四運動從中央的施壓,轉為在地的抗爭參考
  • 1999/7/10 民進黨總統候選陳水扁在貢寮向自救會親筆簽名承諾反核四,蘇貞昌也共同簽名參考

核四停建與復工

  • 2000/3/18 陳水扁當選總統。
  • 2000/5/6 未來的行政院副院長游錫堃召集核電相關部會新首長研商核四問題,決定成立「核四再評估委員會」,於四個月內完成核四之評估,並視實際需要舉行公民投票參考
  • 2000/5/13 環保聯盟主辦「支持廢核政策、建立非核家園」大遊行,強調「樂見反核的陳水扁總統和民進黨即將在5月20日執政…爭取更多民眾支持新政府的廢核政策」參考參考
  • 2000/5/20 總統陳水扁上任。
  • 2000/6/1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北分會獨立,正式成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促成綠盟獨立的主要因素,為反核運動的路線問題,1990年代中期之後,綠盟與鹽寮反核自救會形成長期的「合作」與「陪伴」關係,強調草根的路線與在地知識及觀點,批判民進黨「揚棄街頭路線,專心於議會路線,爭取中產階級的支持,致使反核運動受到不小打擊參考」,綠盟對於環保聯盟也從街頭與草根,走向議會施壓,並且採取進入體制,與民進黨合作的路線不滿,此外,也不同意環盟因批判國營的台電公司,而主張民營化參考
    在民進黨執政後,環盟的「教授」積極參與由專家組成的「核四計劃再評估委員會」,與民進黨共同擬定「廢止核四評估」報告,而自救會與在地居民則被排除在外,同時間,綠盟與地方則提出在地的鹽寮沙灘流失、漁業權因核四工程遭剝奪、核四廠區的凱達格蘭遺址…等在地的議題,於「再評估」的場外提出批判,突顯出兩條路線的差異參考備註

關於環境運動的路線討論,可參考2010年與2011年綠盟前後任秘書長羅敏儀與崔愫欣的文章〈2000~2010 回顧環境運動的一些提問與對話〉、〈台灣反核運動的歷史與策略(從1980至2011)〉。自1980年代林俊義的「反核就是反權威」起,對於「專業霸權」的批判,一直是反核運動的重要主題,而由「在地知識」與「草根行動」,到發展為社區的組織,希望培養出由下而上的力量,則為對「專業霸權」批判後,衍生出的行動路線;而這一條行動的路線,也在民進黨執政、核四停建復建,到2011年福島核災之間,成為支撐反核四運動的主要力量。

  • 2000/6/1 鹽寮反核自救會、貢寮區漁會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團體至經濟部,提出「核四應先立即停工,再進行『再評估』」,以及「再評估小組應加增貢寮代表、開會過程應完全公開、資訊透明即時公佈」等訴求,也提出台電違法使用未經洗滌篩選的土石填海,造成海域生態破壞的證據。 經濟部則派出「能源會」執行秘書陳昭義接見參考
    事實上,綠盟等團體長期批評沒有法律地位的經濟部「能源會」為黑機關,是在體制內推動核電的科技官僚,在此之前,5/12,他們就曾召開記者會,要求陳水扁政府撤換陳昭義參考,6/1當天附經濟部的陳情,陳召意也只是對訴求虛應故事。
  • 2000/6/12 因應民進黨政府即將召開的「核四計劃再評估委員會」,環保聯盟張國龍、施信民等人,在民進黨團環境政策小組會議上提出一份「廢止核四評估」報告內容。陳水扁當選之後,指派該政策小組召集人賴勁麟與這些學者聯繫,經過三個月的時間,提出該份報告,而該報告的撰寫者張國龍、施信民、高成炎、王塗發、王榮德,以及賴勁麟也都進入之後的「再評估委員會」參考
  • 2000/6/16 「核四計劃再評估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該委員會由政府機關代表、民意代表及學者專家代表等18人組成。政府機關代表包括行政院經建會、原能會、環保署及台北縣政府各1人,經濟部2 人,共6人。民意代表原預計包括民進黨、國民黨、新黨及親民黨立院黨團推薦代表,但國民黨與親民黨均放棄參與委員名單參考
姓 名 職 務 專 長
林信義 經濟部部長(兼召集人) 機械,企業經理人
尹啟銘 經濟部次長 企業管理博士
陳博志 行政院經建會主任委員 經濟學系博士
夏德鈺 行政院原能會主任委員 核子工程博士
林俊義 行政院環保署署長 生態學博士
蘇貞昌 台北縣政府縣長 法 律
賴勁麟 民進黨立院黨團代表 政 治
謝啟大 新黨立院黨團代表 法 律
王塗發 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 經濟學博士
王榮德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 醫學博士
王鍾渝 中鋼公司董事長 化工,企業經理人
吳再益 台灣綜合研究院所長 管理科學博士
李 敏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核子工程博士
施信民 台灣大學化工系教授 化工博士
高成炎 台灣大學資訊系教授 計算機科學博士
張國龍 考試院考選部次長 高能物理博士
梁啟源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經濟學博士
廖本達 台電公司常務董事 工程力學博士
  • 2000/7/15 台北縣政府與獨立音樂公司角頭音樂所合作發起「海洋音樂祭」,於貢寮福隆沙灘舉行,從第二屆開始,舉行「海洋獨立音樂大賞」,並由商業團體參與主辦,之後舉辦時間曾長為兩天、三天以上,到2004年的第五屆之後,SEVEN-ELEVEN 等廠商主導,參與人數從早期的8千人次增長到超過30萬人次,之後商業化色彩越來越強烈,主流的樂團逐漸取代早期的獨立音樂工作者,並觸動「觀光」與「在地發展」之間的競合問題參考。而「海祭」所在的福隆沙灘在在地環境改變與核四重件碼頭改變洋流的影響下逐漸消失,也使得它成為之後綠盟等團體在推動反核四與關注在地環境與發展議題時的重要支點。
  • 2000/7/27 在「核四再評估」會議如火如荼進行期間,綠盟等團體拜訪環保署副署長李界木,提出核四工程持續施工,鹽寮灣海蝕平台的破壞、黃金沙灘的消失、海洋生物的滅絕等嚴重的破壞等問題,並質疑經濟部核四工程造成的破壞不聞不問,「再評估」的意義又在哪裡?參考
  • 2000/9/15 「核四計畫再評估委員會」召開最後一次會議,該委員會總共召開十三次會議,討論了十個議題備註,對於核四是否興建,委員中贊成與反對意見落差極大,無法形成共識,各項討論議題的結論與總結報告均採用各自表述的方式,收錄於「核四計畫再評估總報告」中,召集人林信義無法接受以「沒有共識是我們的共識」作為結論,在最後一次會議中,經過冗長討論做出四點結論內容參考

十個議題為「國內外能源發展情勢」、「核電安全、風險及緊急應變計畫」、「核廢料」、「電廠除役」、「環境、生態及古蹟」、「替代方案」、「發電內部成本」、「社會總成本」、「產業、能源與環保政策」及「核四存廢」。

  1. 核能電廠之興建,不但是電力供需之議題,且與能源、環保、經濟、社會、政治及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爭議難免。
  2. 為支持經濟發展及民生需求,無論核四續建與否,均應規劃合理、穩定且不虞匱乏之電力供應。
  3. 為因應我國自產能源之不足,並符合永續發展及國際間之環保趨勢,我國能源政策必須多管齊下,積極推動節約能源及提高能 源效率(發電及使用)、推廣再生能源之開發與利用、調整產業結構、以及推動電業自由化以提高電業經營效率。
  4. 無論核四是否續建,現有核廢料及未來核能電廠運轉與除役拆廠產生的廢料,均須予以妥善處置。
  • 2000/9/30 經濟部在行政院報告核四興廢評估結果,之後召開記者會說明立場,表示已向行政院長唐飛建議停建核四,並提出替代方案,鼓勵民間興建天然氣發電廠取代核四。
  • 2000/10/3 行政院長唐飛辭職。唐飛在9月中即因核四爭議,向陳水扁提出辭呈,10月2號面見陳水扁時,表示希望核四問題暫時擺下來,等年底再以公投決定,尚未提出主張時,陳水扁便對他表示「你的辭呈我准了」參考
  • 2000/10/5 在唐飛辭職後,陳水扁經過一天沉默,發表談話,指出「現在我們已經把路上的石頭拿開了,我們也把車況做了一些整修,接下來沒問題,重新上路、繼續上路參考」一般認為其「路上的石頭」,意指唐飛。
  • 2000/10/10 張俊雄接任行政院長。
  • 2000/10/27 行政院院長張俊雄宣布停建核四。當天上午,陳水扁與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扁連會」,會談中,連戰曾經向陳水扁提出繼續建核四的做法,但會談結束不到一個小時,行政院立即宣布停建核四張俊雄的聲明,引發國民黨的強烈不滿參考。但此舉引發緊張關係,立法院認為,核四預算為立法院通過的法定預算,行政院應依法執行,國民黨在立法院關閉協商大門,將張俊雄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中斷施政總質詢。親民黨團於11月7日向監察院提出糾彈;行政院則在11月10日向司法院聲請解釋憲法及統一解釋法律。
  • 2001/1/15 司法院作出〈釋字520〉解釋,對於行政機關是否有執行預算之義務,大法官認為要視情況而定。針對核四預算一案,大法官認為行政首長應適時向立法院提出報告、並備質詢,若獲立法院支持,可停止執行;若立法院作成反對或其他決議,則應協商出解決方案等來解決僵局。
  • 2001/1/31 立法院臨時會就核四停建議題作成決議:「本院依大法官會議所作第520號解釋意旨,再予確認核能四廠預算具有法定預算效力。反對行政院逕予停止核能四廠興建之決定;行政院應繼續執行相關預算,立即復工續建核能四廠」參考
  • 2001/2/13 立法院臨時會作成決議後,經過十餘日的協商,授權立法院長王金平與張俊雄簽署協議書四點協議內容這個決議,日後,行政院成立「非核家園委員會」與「全國非核家園會議」,並且在2002年11月19日通過(12/10施行)的《環境基本法》第23條,明訂「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具體的「停建核四」動作,遂為抽象的「非核家園」目標所取代。次日,2/14,張俊雄宣布核四復工參考

為考量政局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福祉,並尊重國家體制及憲政法制精神,經協議同意如下結論:

  1. 行政院即日宣布恢復執行核能四廠法定預算,讓核能四廠復工續建,其後續預算,依相關法令處理。
  2. 我國整體能源未來發展,應在兼顧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世界潮流及國際公約精神,在能源不虞匱乏的前提下,規劃國家總體能源發展方向,務期能使我國於未來達成非核家園之終極目標。  
  3. 行政院將提出能源相關法案,函請立法院審議。
    為使法案符合民意與周延妥適,法案需經朝野黨團協商同意後,始得完成立法程序。  
  4. 立法院在野黨團聯盟同意於行政院宣布核能四廠復工續建後,即可開啟協商大門。

附註:

  1. 第一點所述「即日」係指九十年二月十四日。   
  2. 第三點所指「能源相關法案」,僅限於核能法案,而「需經朝野黨團協商同意後始得完成立法程序」之法案,亦僅限於上述法案。

行政院院長張俊雄
立法院院長王金平
中華民國九十年二月十三日

在地議題延續反核生命

  • 2001/5/27 核四週邊機組將登岸,交通部長葉菊蘭嚴禁漁民出海。參考
  • 2001/5/29 貢寮鄉漁民發動約二十艘船,圍堵台電海上施工的砂石船。參考
  • 2001/11 貢寮漁會申領補償金。參考

福隆沙灘,上圖為早期風景明信片的樣貌,下圖(攝影:孫窮理)為2002年的樣貌。

  • 2002/1/26 前鹽寮反核自救會會長陳慶塘之子、自救會重要幹部陳世男,代表民進黨參選貢寮鄉長,並以51.5%對48.45%得票率,擊敗國民黨的張本賢,當選貢寮鄉長參考,陳世男並在2005年12月3號,再度以51.25%對48.75%擊敗吳松茂,連任鄉長參考
  • 2002/7/13-14 第三屆海洋音樂祭,由於福隆沙灘沙源流失嚴重,只能改在內灘舉行參考。從第二屆海祭起,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了讓海祭可以順利舉行,開始以人工方式「養灘」:掘內灘補外灘、買沙子運回來補,勉強保持沙灘的樣貌,不過在第三、四屆由於人力無法回天,只能放棄外攤,改在內灘舉辦海祭。
    從這一年開始,綠盟每一年都會在海祭的會場外擺攤參考,與參與海祭的遊客討論核四與沙灘流失等在地的議題,他們也嘗試遊說在海祭登場的歌手、樂壇,用各種形式在海祭的舞台上,表達反核四的理念,由此結合了部份獨立樂壇的樂手、文化人與志工的參與,從而將「反核」與「在地」議題結合,經歷了核四停建續建的風波後,開拓了運動的新路線與論述。
  • 2002/11/19 立法院通過《環境基本法》,12/10實施,於第23條加入「非核家園條款」。
  • 2003/1/16 自救會與綠盟等環團,前往行政院拜會院長游錫堃,游錫堃裁示,由行政院組成「核四廠鹽寮福隆沙灘變遷調查委員會」,由原能會召集環保署、內政部營建署、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觀光局,組成專案調查小組,於一個月內調查,了解真相,在此前,(重件碼頭等)相關工程需停止施工參考參考
  • 2003/2/14 〈核能四廠鹽寮福隆沙灘變遷調查報告〉出爐,認為重件碼頭造成鹽寮至福隆海岸沙灘消失,對福隆沙灘的消失也有影響註釋

該報告分析了「颱風侵襲」、「雙溪河、石碇溪排砂量減少」,以及「核四重件碼頭」的影響,肯定重件碼頭興建後,產生的強制離岸流(rip current)、形成由南而北的沿岸流系統。由於漂砂向北遷移,使鹽寮和福隆海岸之沿岸漂砂短缺而使沙灘縮小;而依突堤效應理論,重件碼頭影響可達福隆海域,造成海灘侵蝕,認為重件碼頭「在短期內,對鹽寮福隆海岸沙灘造成直接衝擊,形成嚴重侵蝕現象」。至於距離較遠的福隆海岸地形變化,「主要受河川排砂及颱風巨浪影響」、「因近年河川排砂量銳減,福隆海岸消退可能增加,未來福隆沙灘消長,決定於河川排砂補注,及養灘與向外海輸送量的差異。」(參考

福隆沙灘

  • 2003/3/17 核四公投促進會發起「誠信立國」活動,到行政院靜坐,至晚間11點起,繞行行政院七圈後,結束活動;該活動要求行政院實踐承諾,於2004年總統大選時舉辦核四公投參考
  • 2003/4/10 行政院長游錫堃裁示重件碼頭「由台電與貢寮居民溝通後,始得動工」參考
  • 2003/4/23 台電未經溝通,馬上發函各下游廠商,恢復重件碼頭的抽砂工程,直到4月21號,台電總經理林能白才前往自救會,與會長吳文通溝通,不過在解決方案以及相關評估都還沒有的情況下,溝通沒有結果,23號,自救會動員五、六十,前往行政院,未獲游錫堃接見,隨即轉往監察院陳情參考
  • 2003/4/29 「全國非核家園會議」北區座談會。參考

2003年6月20號,核四一號機組從停靠在重件碼頭的「快樂海盜號」上卸下(攝影:孫窮理)。

  • 2003/6/20 核四一號機組登岸。核四一號機組由「快樂海盜號(Happy Buccaneer)」載運,從日本廣島吳港出發,原預計將於15日抵達台灣,17日進入重件碼頭參考,後因颱風拖延至20號凌晨入港參考,貢寮區漁會動員4艘漁船出港試圖阻擋,另10多艘舢舨在近海「正常作業」,不過,海巡署派出19艘船組成「V字型」陣勢防護快樂海盜號,難以靠近,7點5分,快樂海盜號靠港,8點40分,貢寮鄉長陳世男、鹽寮反核自救會會長吳文通帶領隊伍,由澳底仁和宮抬著媽祖神轎,步行至核四龍門施工處前抗議,隨後轉往重件碼頭,要求讓媽祖檢視機組是否安全,但無法突破警方封鎖,只能象徵性地在拒馬上貼上封條,呼口號後離去,巨大的機組吊掛運送作業困難,直到下午6點才橫越濱海公路,成功放入倉庫參考

2003/7/27,全國非核家園大會,台電工會動員反對(攝影:孫窮理)。

  • 2003/6/27 全國非核家園大會,陳水扁出席致詞,認為以「公投」的方式,由人民做最後決定的時機已經成熟。在明年三月二十日或者之前,政府將對「核四」及其他重大的公共議題舉行「公民投票」,由人民直接做成最後的決定參考台電工會在會場外發起遊行,反對「非核家園」。
  • 2003/7/4 超過六百名的核四公投促進會志工,從二二八和平公園出發,「進站」總統府,並「七○四進站總統府宣言」,希望做好核四公投,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出面接下宣言,並鞠躬致意;核四公投促進會從2002/9/21到2003/6/22,完成第三次「千里苦行」備註,本日的活動,原本計畫從下午三點,到總統府前靜坐到第二天凌晨零時,但後來改變為大部分活動在二二八紀念公園舉行,也將總統府前的「靜坐」改為「靜站」,而且時間只有半小時參考參考,雖然核四公投促進會與總統府方面互動良好,此時陳水扁「2004總統大選舉辦核四公投」也說的信誓旦旦,但之後,這場公投終究從未舉行過。

第一次「千里苦行」為1994/9/21到10/25,35天走了1,005公里,第二次千里苦行則在1997年;之後,到了2009年,又再發起「人民作主」行動,從11/8,到12/26,環島走了1,031公里(參考)。

  • 2003/11/27 立法院通過《公民投票法》,12月31日公布施行。不過由於該版《公投法》有較高的門檻,讓林義雄的核四公投促進會、蔡同榮的公民投票促進會等人不滿,繼續在補正《公投法》、下修門檻的倡議。
  • 2004/4/2 綠盟成員崔愫欣的紀錄片〈貢寮,你好嗎?完整版〉在宜蘭國際綠色影展播放,引起極大的迴響參考,該片從1991年的「1003事件」出發,講述貢寮在地十幾年來反對核四的抗爭,以及在政治鬥爭下遭到的犧牲,是一部從「在地」的觀點,看待反核四運動歷史的作品。在該紀錄片完成後,用各種形式在各處巡迴播放,對於核四復建後,反核力量的延續,起著重要的作用。
  • 2004/7/6 核四二號機組再度由「快樂海盜號」運送抵達核四重件碼頭,早上10點「非核台灣聯盟」赴日本交流協會抗議,用行動劇諷刺民進黨政府,屈服於美日帝國主義的壓力,不敢要求反應器輸出國負起安全保障的責任,下午再轉赴澳底仁和宮、至核四廠區與重件碼頭抗議,台電拒絕「檢查機組」的要求,自救會會長吳文通只能於現場焚燒陳情書參考
  • 2004/7/16-18 第五屆海洋音樂祭,這一年統一企業出資2,000萬,加上在平面、電子媒體,以及便利商店的店面大力宣傳,使得海祭的曝光率與商業化的傾向大幅增加,使得這一年參與海祭的遊客,突破30萬次,而在眾生喧嘩中,綠盟在海祭中設攤、與獨立樂手合作宣講,也一年年累積,把反核與在地的議題透過這個場合不斷傳播參考
  • 2005/7/20-24 第六屆海洋音樂祭,統一企業加碼出資到4,000萬,不過受到颱風影響,海祭延期兩次,造成參與人次不及去年,這一年,有郭笑芸的紀錄片〈海棠、馬沙與珊瑚〉紀錄了颱風、福隆沙灘與海祭的過程參考,綠盟在海祭的介入也更見成熟,與獨立樂手、展演空間的合作愈形密切,在海祭同時,也與薄荷葉、好客樂隊、豬頭皮和張懸等音樂創作者,共同發起「愛音樂、救沙灘」的連署參考參考
  • 2005/12/3 國民黨籍的周錫瑋以54.8%的得票率,擊敗得票44.3%的民進黨羅文嘉,當選台北縣長,結束民進黨在台北縣長達16年的執政。
  • 2006/6/26 2004年至2006年,環保聯盟由陳椒華出任會長、何宗勳出任秘書長,在抗爭行動上有許多「創意」的何宗勳發動「寧裸不核」行動,組織19名各界人士在福隆沙灘上,裸體排出「NO NUKE」反核字樣,之後轄區瑞芳分局威脅以違反《集會遊行法》及妨害風化提告參考參考
  • 2006/7/21-23 第七屆海洋音樂祭,台北縣政黨輪替後,過去與民進黨執政合作緊密的角頭音樂撤出,縣府招標後,由民視取得主辦權,角頭音樂原本打算在福隆沙灘另一處舉行「海洋人民音樂祭」,後來因為颱風延遲,藝人檔期無法配合因素取消;民視取得海祭主辦權的影響,是雖然過去縣府、角頭主辦,也保持中立,不會讓反核議題進入海祭,但是這一年民視卻讓台電與(核四廠)龍門施工處在現場大作置入行銷,海祭現場只見台電的大氣球、旗幟與贈品充斥參考
  • 2007/1/27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核四重件碼頭若已完成階段性任務,經學者、專家評估可拆除就拆除。但核四廠表示核四廠繼續存在,重件碼頭就不會拆,龍門施工處副理黃培仁說,核四取海水冷卻機組,取水海域必須穩靜,因此設有南、北防波堤,重件碼頭設於北堤上,並非單獨存在參考
  • 2007/6 美國奇異與日本日立組成合資企業,並與日本東芝合作,設計並生產進步型沸水式核反應爐(ABWR)與第四代創新小型模組化動力反應爐參考
  • 2007/7/8-9 第八屆海洋音樂祭,交回角頭主辦,不過2008年之後的海祭,就都由縣(新北市)政府主辦參考,參與數越來越多,2008年突破50萬人次,2011年更突破70萬次,到2014年達到88萬人次的高峰參考,此時的海祭已經是主流明星競逐的舞台,成為觀光的賣點,距離早期的獨立音樂創作越來越遠。
  • 2009/7/31-8/2 綠盟除了在7/11第十屆海祭到現場發傳單外,並與苦勞網鐵馬影展小組、諾努客團隊備註共同舉辦「諾努客No Nuke」音樂會,放映反核紀錄片,強調「沒有商業行為、沒有多餘的包裝,用素樸的方式支持貢寮人的「諾努客」(No Nukes)精神,陪伴他們繼續走下去,面對未來核四可能運轉後的重重挑戰」參考。對於綠盟來說,這個活動與過去社區文化營造、走燈節、青年返鄉座談、貢寮農漁體驗活動…目的相承,是希望創造便於地方居民擴大參與的社會連帶參考

2008/11月,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引發野草莓運動。野草莓過後,部分對運動抱有困惑與想像的人,組成「RULES」集體,並開設了直走咖啡(2009/9~2012/5)作為實體空間,實踐在都會區以空間作為組織方法並嘗試另翼的社會運動參與模式。

2010年,崔愫欣在直走舉行〈紀錄片與社運的追尋之旅〉展,在此經驗下,過往並非傳統社運成員的 RULES 參與進諾努客行動。綠盟提供過往累積的反核論述與人脈,RULES 則在新生代的人脈與社運想像下進行實踐。

2010年,諾努客團隊在反核運動低迷時,進行多項行動,包括貢寮走唱行動,以及人鏈圍堵核四廠、架設偽海洋音樂祭網站、台北街頭行動、台北空間議題串聯…等。

  • 2010/7 綠盟與諾努客團隊製作「海洋音樂祭2010官方網站–我們相約在貢寮」網站,這個想法是受到國外抗議團體「The Yes Men」啟發,用以假亂真的手法,來惡搞財團或是政府單位。綠盟幹事洪申翰說,海祭走向商業化,反核議題被邊緣化,綠盟已無法在會場取得正式攤位,而打開海祭「官方網站」更可看到台電就掛在協辦單位上,因此產生這個構想,不過此舉引起台北縣旅遊觀光局所發「私設海祭官方網站提醒通知 」,要求在24小時內更名參考
  • 2010/7/9 諾努客團隊組成「諾努客走唱隊」,在貢寮各地走唱、宣講反核議題,7/9舉行「諾努客之夜」,之後在海祭(7/9-11)小舞台前,搭配核四廠紙模型、偽核廢料桶擺攤,之後十天在貢寮各地做社區巡迴表演參考,最後在8/29於核四廠前,由200人拉起1公里的「反核人鍊」,呼籲政府停止年底核燃料裝填,反對核工業復興參考

日本福島核災後的反核運動

  • 2011/2 鹽寮反核自救會自救會重組,吳文通卸下10年(2001到2011)的會長職務,由林明升接任(之後為吳文樟、余清寶),在核四續建之後,貢寮在地的反核運動,自救會長期消沉,此次重組,是希望有更多人做下去、擴大參與;於澳底經營水電行的吳文通,本非當地人,年輕時由於親戚在此經營造船廠,移居澳底,自救會成立後,積極參與,在反核低宕的十年裡,是重要的支撐力量。
  • 2011/3/11 日本發生福島核災。

2011/3/20環盟的「我愛台灣、不要核災」遊行,終點的演講,當時有意競逐台北市長的姚文智的宣傳車把燈箱打開,台下坐滿「台灣長工救國軍」的群眾,遊行成為民進黨政治人物的舞台(攝影:孫窮理)。

  • 2011/3/20 福島核災引起對核電的恐慌,環保聯盟在很短的時間內,舉行「我愛台灣、不要核災」遊行,事出倉促,環團不及動員,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大舉進入,環盟拒絕了「政治人物不得上台」的建議,遊行成為民進黨,尤其是謝系的動員舞台。
    遊行中綠盟製作〈不要讓廢核變成藍綠對立的犧牲品〉文宣,台大大新社與諾努客行動隊也發表〈拒絕讓反核運動淪為藍綠對決籌碼〉聲明,高呼「核能是藍綠共業,拒成政黨對立籌碼」口號,都遭到排斥。遊行終點主舞台,謝長廷、李應元、姚文智…等政治人物輪翻演說,台下則是制服整齊劃一的「台灣長工救國軍」,最後,好不容易拿到麥克風的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翰站在姚文智的宣傳車上說:「希望有一天環保團體不用再站在政治人物的宣傳車上說話,而能真正發揮公民自主的力量參考」。
    這遊行代表環盟主導的與民進黨合作的路線,以及綠盟主導的與在地結合路線的分岐與消長,此後,環盟路線逐漸邊緣化,福島核災後反核的論述與行動也「世代交替」,這一場遊行因此,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2011/3/24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3/24拋出「非核家園」計畫,25號補充強調,他是主張2025年之前核一、核二、核三如期退役,不是要停建核四,如果他當選總統,將推動核四不商轉,並希望透過立法,在2025年前實現「非核家園」參考

福島核災帶起社會反核的聲浪,2011年4月30號的「微笑向陽,遠離核災」遊行高雄場(攝影:孫窮理)。

  • 2011/4/30 綠盟串連數十個跨領域的民間團體,發動「430向日葵廢核行動」,在高雄、台中以及台東,也同時有民間團體各自發起反核/反核廢行動。合計約萬人規模,台北遊行總指揮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廖本全強調,歡迎所有認同反核、廢核的政治人物加入,但「謝絕個人競選標語以及宣傳車」。這場遊行匯聚了多數新舊反核團體的力量,同時也有包括中產階級、知名藝文人士的出現,開啟了新一波反核浪潮的起頭參考
    不過,台北遊行中,諾努客團隊的搖滾卡車和電音卡車等卻遭到質疑,這些充滿次文化色彩、非典型的社運參與方式,與430開始的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反核遊行調性不合,後來諾努客團隊於2011/11/15「溫羅汀廢核街頭派隊」遊行後,在運動方向上已貌合神離,諾努客行動告終。
  • 2011/6/12 核四一、二號機組預算,包裹在整個台電公司預算,13號立法院將在休會前進行審議,綠盟發動立院守夜的行動,謝長廷與「台灣長工救國軍」也動員到立院外,不過,謝長廷完全沒有要檔核四預算的意思,他說,「如果是為了運轉的預算應該要擋;但是如果是維護安全的預算就不能擋了」,而且,「政府沒有公開、不知道預算的內容」,謝長廷維持民進黨「完工不商轉」的調性,並強調,現在「就是要趕快讓民進黨贏得政權」參考

2011/6/26蔡英文接受苦勞網記者孫窮理訪問時對不停建核四主張的回答。

  • 2011/6/26 民進黨主席、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應邀出席「民間國是論壇」,在回答為什麼不主張停建核四時,蔡英文說,除了違約金之外,她說,還有後續處理成本,以及「社會成本」,她認為,不管現在的國民黨,或者將來的民進黨政府可以降低這個成本的話,可以再作停建的考慮參考
  • 2011/7/25 原能會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委員、有三十年核電廠興建經驗的林宗堯發表〈核四論〉引起震撼,林宗堯認為核四廠與前三座核電廠不同,採特殊設計,源顧問公司(石威)薄弱,且已解約多時,台電自行施工及試運轉,再因工程延宕、設備老舊,台電施工人員又無經驗,試運轉計畫紊亂,導致完工遙遙無期;不過林宗堯不認為核四無救,而應該將已完成的是運轉全部退回,重新找有經驗的團隊來做,並由立法院成立監督工作小組,組成顧問群入場觀察參考
  • 2011/11/3 總統馬英九親自說明能源政策,在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達成國際減碳承諾」三原則下,定調為「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既有核電廠不再延役,核四兩部機組則在2016年前商轉參考
  • 2012/3/11 福島核災週年,上百個橫跨環保、人權、勞工、教育、性別、藝術等各領域的團體,在台北、台中展開「311告別核電遊行」,台北場約5千參與,台中約300人,高雄則是晚間集會,約500人參考

反核勢力大漲,成為文化現象

在許多文化人的介入下,反核運動發展出一種擺脫悲情的新樣貌,圖為2013年3月9日廢核大遊行次早晨的「我是人,我反核」排字(圖:廢核行動聯盟」)與「反核操」(圖:孫窮理)。

  • 2012/1/14 總統大選,馬英九以51.6%(689萬票)對45.5%(609萬票)得票率擊敗蔡英文,獲得連任參考
  • 2012/5/19 總統馬英九在連任就職前,接受外媒訪問時,重提2011年時提出的(2016核四商轉)能源政策參考,並且說「我們的感覺是當時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反對,因此我們還是會照這個方式來做」,這段發言,被詮釋為「沒有人反核」說,隨後引起柯一正、吳乙峰、戴立忍、駱以軍…等文化界人士的不滿,發起「我是人、我反核」的快閃行動,之後,各種形式的文化抗議行動漫延,許多知名藝人也紛紛表態,如歌手陳綺貞出席「核電歸零演唱會」、陳昇與黃連煜特別創作反核歌曲「應該是柴油的」捐給環團,使得「反核」擺脫過去社運的悲情形象,成為一種流行參考
  • 2013/2/25 行政院長江宜樺宣佈,行政院願意接受以公投方式決定核四是否停建。立法院國民黨團書記長賴士葆表示,不希望將核四公投拖到2014年七合一選舉,因此希望3月於立院完成連署成案,最快3月底送出立院、8月進行公投。
    綠盟秘書長崔愫欣強調,核安問題非公投能解決,國民黨是執政黨也是立院多數,如果真的在意核安,現在就可以停建核四並且刪除預算,無需動用公投。
    《公民投票法》第16條規定,立法院得就重大政策提出公投案;立法院發動公投需經10位立委連署,並經院會出席立委過半數同意通過,之後送中選會辦理公投參考
    民進黨方面,公投態度不一,主席蘇貞昌在1月21號表示,希望在2014年選舉時、一併舉辦反核四公投參考,這個態度遭到質疑,核四公投促進會甚至批評蘇「頭殼壞去」;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與前行政院長游錫堃雖不反對公投,但認為拖到2014綁大選「時間太晚」參考
  • 2013/2/26 立法院黨團協商做出結論:核四案的公民投票有結果前,不辦理追加預算、不放置燃料棒;有關101年度及102年度預算的執行,除了已經發包及安全檢測工作之外,其餘皆暫停施工參考。」

2013年3月9號的廢核遊行,不但打破反核運動歷史紀錄,也創下台灣非政治性動員參與的遊行人數紀錄(攝影:孫窮理)。

  • 2013/3/9 反核民意驚人大爆發,309廢核遊行在台北、台中、高雄、台東同步展開,各地參與遊行人數,合計約在20到25萬人之間,不但打破反核運動歷史紀錄,也創下台灣非政治性動員參與的遊行人數;309廢核遊行的五大訴求為「停止追加核四預算」、「停止核四裝填燃料」、「停止危險核電,核一二三儘速除役」、「核廢立即遷出蘭嶼,全面檢討核廢政策」以及「政府落實『用電需求零成長』政策」。
    遊行前,行政院拋出「公投」解決核四爭議的議題,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今天將「全天待命」,等待與反核團體見面。不過綠盟理事長賴偉傑說,遊行已經展現民意,行政院應該公開回應遊行的訴求,不需經過公民投票,直接宣佈廢核,反核團體不會與江宜樺見面。
  • 2013/4/19 國民黨立委李慶華領銜提出「你是否同意核四廠停止興建不得運轉?」公投提案,並祭出甲級動員及黨紀處分威脅,誓言「一票都不能跑」,要在今天闖關,民進黨及台聯黨團則以霸佔主席台的方式,阻擋變更議程並杯葛會議進行。
    綠盟則批判國民黨試圖強勢通過公投提案,完全沒有正當性,崔愫欣說,反核團體「不是害怕公投」,而是「害怕不公平、政治操弄的公投」。依照當時《公投法》,必須有選舉人數50%以上,約莫是900萬人投票才能過門檻,被批評為「鳥籠公投」參考
  • 2013/4/26 立法院核四公投案,以贊成60票,反對45票決議逕付二讀參考,進入一個月的黨團協商期。
  • 2013/5/26 核四公投案朝野協商期滿,約4百多人聚集立院群賢樓前,排出「STOP」字樣,要求立即停建核四;並在當天晚會上,宣佈成立「全台廢核行動平台」,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說,將正面迎戰公投參考
  • 2013/8/2 立法院「核四公投案」二讀,民進黨前一晚佔據主席台,國民黨立委發動五波攻勢,試圖搶下主席台,雙方爆發嚴重肢體衝突,最後公投案闖關失敗參考。在核四公投案闖關未果後,國民黨內部爆發「馬王政爭參考」,無暇再處理公投案,李慶華曾因此於9/10撤案參考,9/18國民黨團又在程序委員會「封殺」李慶華的「撤案」,使撤案暫緩列案參考,這個令反核團體戒慎恐懼的公投案,最終也在政治波濤中消失。
  • 2013/10/10 雖然李慶華的核四公投案在立法院的前途未卜,但「全台廢核行動平台」積極準備迎戰公投,在雙十節發動全台接力行腳,從貢寮核四廠出發,預計花84天的時間在全台各地主要鄉鎮步行,沿路宣講停建核四等廢核訴求,並透過全台各地的NGO、在野黨各地方黨部及地方民代協助聯繫動員,行腳每經過一處,便會有所屬責任區範圍的團體加入,反核民意高張,包含蔡英文、黃昆輝、呂秀蓮、施明德等人在現場現身表示支持參考
  • 2014/3/8 全國廢核大遊行再度在台北、台中、高雄、台東展開,運動張力不若2013年,不過動員規模,據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估計,總參與人數仍達13萬。在台北的遊行中,「全民廢核大隊」行進至行政院前,忠孝東路與中山北路口時,趁現場警方反應不及,突然方向一轉,並迅速於四面拉起糾察線,立地「佔領」了這個區塊長達約20分鐘,這個被稱為「不核作公民」的公民不服從行動,也預告了第二年(2014)的「佔領忠孝西路」,反核行動的升高參考

反核運動政治化高峰

  • 2014/3/11 經濟部長張家祝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預計6月底完成核四安全檢查,9月底將相關資料送至原能會審查,而經過原能會許可,裝填燃料後,才開始進行之後的測試參考;將核四「商轉」與「裝填燃料棒」切割,也與「公投」脫鉤,一旦核四裝填燃料棒後,就會產生核廢料,未來不商轉也需要除役,因此引起外界對經濟部打算藉此強行運轉核四的質疑。
  • 2014/3/18 反服貿運動升溫,佔領立法院、323佔領行政院等事件。佔領行動雖然在4月10日結束,但民間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滿匯聚,讓國民黨政府面對極大執政壓力。
  • 2014/4/16 民進黨提出《核四公投特別條例》,希望比照離島博奕公投,採簡單多數決並明訂公投選項就是「繼續興建」、「停止興建」避免在公投題目上操弄的空間參考

2014/4/22禁食前,林義雄接受媒體採訪(攝影:孫窮理)。

  • 2014/4/22 要求「停建核四」,林義雄在「林宅血案」的發生地義光教會開始無期限禁食,在聲明內容中,林義雄說,原本計畫3/24就要開始禁食,但因為318佔領立法院延遲,而除了「停建核四」的訴求外,他不再提及「公投」,甚至對民進黨提出的可以迴避「鳥籠公投」的《核四公投特別條例》也不發表意見,禁食期間,不接受採訪、也不接受其他人加入禁食參考
    2013年,林義雄在〈給奐均的家書:核四公投〉中曾寫到「核四只是公投的議題,核四公投只不過是達到『人民作主』這個目標的手段而已」參考;但是在禁食期間,4月24,他又在〈核四公投與我〉及〈敬致馬英九先生〉中提到(在鳥籠公投下)核四公投促進會不再強調公投核四、唯有先把《公投法》修改好,「核四公投」才會有意義、停建核四只要「行政院提議,立法院同意」或「立法院決議,行政院執行」就可以,在4/30,最後停止禁食的聲明參考中表示「核四既已決定停工,只要不再復工,那麼『停建核四』已不是議題」;在「反核四」和「公投」這一組糾纏多年的關係上,熟為「目的」,熟為「手段」,有了新的詮釋。
  • 2014/4/26 林義雄禁食逼使核四議題攤牌,萬餘群眾下午4點開始的佔領凱道行動,晚間舉行晚會,廢核行動平台宣佈,第二天將會發動佔領忠孝西路行動,目標為立法院預計在4/29審議的《核四公投特別條例》,聯盟認為「廢核四」是目標,「修公投」是退路,也就是說,如果不能達成直接廢核,也要下修公投的門檻參考
  • 2014/4/27 下午4點左右,從凱道出發遊行的萬餘群眾,進入忠孝西路,隨即跨越警方佈設的路障,將忠孝西路10個車道全部佔滿,群眾由四面八方湧入;4點25分,警方完成三次舉牌後,也將公園路口的封鎖線撤除,自此,忠孝西路車輛完全無法通行,廢核行動平台完成全線佔領。
    總統馬英九與台北市長郝龍斌、新北市長朱立倫、台中市長胡志強召開縣市首長會議,拋出「核四一號機停工只安檢,安檢後『封存』,是否運轉由公投決定,二號機完全停工」,隨後並於 Facebook 上表示,「封存...是為下一代保留選擇權」。
    晚間10點半,台北市長郝龍斌在記者會上強調將在28日清晨前清空忠孝西路,「還路權給台北市民」參考
  • 2014/4/28 凌晨忠孝西路持續被佔領中,3點,警方開始以水車對群眾噴發強力水柱,接著鎮暴警察開始拉離群眾,之後警方以盾牌,不斷將群眾推往中山南路的方向,過程中群眾與警方數度發生推擠,在強力水柱的攻勢下,群眾保持陣勢自行緩步後退,到凌晨5點,僅從館前路逼到公園路。直到上午7點,警方排除最後一批佔領中山南路與忠孝西路口的群眾,交通恢復參考
  • 2014/4/28 行政院召開國際記者會,行政院長江宜樺除確認核四一號機安檢完封存,二號機停工,運轉由公投決定外,也特別強調「停工」只是暫停施工而非不可復工的「停建」,並且強調「現行雙二分之一的公投門檻規定尚稱合理」新聞稿
  • 2015/7/1 行政院宣佈「核四封存」後,台電提出封存計畫,2015/1原能會審核通過,2015/7/1,核四正式進入封存狀態參考

公投的反噬

  • 2017/1/11 《電業法》修法三讀,增訂的第95條第1項「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明訂在2025年停止台灣所有核電廠的運轉;配合運轉中的核電機組,最晚一部核三的2號機使用執照將在2025年到期,被視作「2025非核家園」條款。核電支持者開始廣傳「以核養綠」口號,試圖力挽終結核電的狂瀾,並發動多起公投案。
  • 2018/1/3 《公投法》大修後公布施行。除調降連署門檻外;通過條件也由「投票人數達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效投票數超過二分之一」,降為「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投票日,原則上應與全國性投票(總統立委、或縣市長議員)同日舉行。最近的可公投日,為2018年11月24日的縣市長、議員選舉。
  • 2018/1/30 立法院「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三讀通過時,在歲出部份決議,要台電於2020年底前,將核四燃料束全數移出。
  • 2018/3/29 核電支持者提交由黃士修領銜、俗稱「以核養綠」的「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公投的提案名冊至中選會。(參見
  • 2018/6/8 核電支持者提交宋雲飛領銜的「重啟核四」,主文「您是否同意:核四啟用商轉發電?」公投的提案名冊至中選會。(參見
  • 2018/6/21 「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提案通過,開始進行連署。
  • 2018/7/4 首批核四核燃料束送出國外,核四正式步上廢除之路(參考)。
  • 2018/8/29 中選會通知宋雲飛領銜的「重啟核四」公投領取連署人名冊。提案方遲未領冊。
  • 2018/10/23 「以核養綠」公投在連署名冊補件、再送件爭議後(參考),中選會宣布成立(參考),趕上1個月後的選舉日。
  • 2018/11/24 「以核養綠」通過公投,投票率54.83%,其中同意票比率59.49%。12月2日,《電業法》「核電廠2025年前全部停止運轉」條文失去效力,雖不直接影響核電廠的除役或啟用,但仍被擁核陣營視有重大勝利意義。
  • 2019/3/4 黃士修領銜的「重啟核四」提交提案名冊至中選會(參考);3月5日,宋雲飛領銜的「重啟核四」公投因未領提出連署人名冊,視為放棄連署(參考)。宋雲飛的「重啟核四」,依當時的《公投法》程序時限規範,難以趕上11/24的大選、又無法等到2020的總總大選,而需獨立舉辦,恐面臨投票人數沒有選舉加持而不足的情況;因此擁核方策略性的放棄宋案,另由黃士條領銜另一起「重啟核四」案。
  • 2018/6/17 立法院修正《公投法》,最重大的改變是,以明定投票日的方式,達到與選舉錯開的效果。
  • 2018/12/13 中選會公告,黃士修領銜的「重啟核四」,主文「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全國公投案成立(參考)。
  • 2020/12/31 核四建廠執照到期參考
  • 2021/3/28 核四最後一批燃料棒外運至美國(參考)。
  • 2012/8/28 原訂為公投第17~20案,核四等四案公投投票日;但因應COVID-19疫情,延至12月18日投票(參考)。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