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產業工會的

工時鬥爭

爭取完整的休息充足的人力
公眾安全的拔河

事件

提要


台鐵長期員額不足,採3班制、24小時的「日夜休」排班,造成員工實際上每天都要上班,幾乎是全年無休。部分不滿台鐵勞動條件的員工,去年(2016)年8月組成台鐵產業工會、秋節夜宿台北車站,後更持續與台鐵協商,但台鐵卻對工會方案置之不理,在「一例一休」施行後更變本加厲,工會最終決議春節發起「依法休假」行動...

    重點提示
  • 休息時間 - 完整的假日意味者什麼?社會生活的重要性…
  • 運輸業長工時 - 人力壓縮造成過勞循環,是交通運輸業的共同現象。
  • 安全 - 不定時炸彈在交通動線上飛馳,是每一個人的事。
  • 公營事業該是什麼? - 國家經營的台鐵應該發揮怎樣的公共性?。

事件概述


1988年,單週48工時的年代,台鐵與員工達成協議,採「日夜休」三班制。台鐵輪班人員班表,3天為一個單位、「日班、夜班、休班」做一個循環,「日班」早上7:30上班,晚上7:30下班;第二天「夜班」,晚上7:30上班,到第3天,也就是「休班」早上7:30下班,這也造成所謂「休班」仍要上班7個半小時。台鐵勞工實際上每天都要上班,幾乎全年無休。

這種班表,就算台灣在2000年工時降為雙週84小時,2016施行單週40工時,也未有任何改變...

從中秋夜宿到春節「依法休假」

2016年8月,不滿台鐵長期惡劣勞動條件,且企業工會未積極改變「日夜休」制度,部分台鐵員工另組台灣鐵路產業工會。9月中秋節,台鐵產工原訂中秋「依法休假」,因台鐵局承諾召開工時協商會議,與工會協商輪班方案,工會停止「依法休假」,改採部分會員夜宿北車表達訴求。不料,從9月到12月,5次協商會議,台鐵局完全不採納工會方案。

2017年1月,是《勞基法》修法、「一例一休」上路後的第一個完整月份,工會發現台鐵不僅沒有因應修法增加員工休假,或發給休息日加班費,反而將一週兩個「日夜休」排班,第一個休班改為「法定休息日」,第二個休班改為「法定例假」,造成「一例一休」上路後,台鐵班表毫無更動,員工仍沒有一個完整「曆日」(00:00-24:00)的休息;這也使得台鐵產工決定春節「依法休假」,向台鐵爭取員工在兩個「日夜休」後,能有完整「一整天」的休息。

不只台鐵,這是一場關於「勞工完整休息」的鬥爭

台鐵班表是否有違法? 依據《勞動基準法》36條,勞工每七天中應有一日例假,一日休息日,台鐵員工一週七天都要上班,「乍看」之下似乎台鐵是違法的,但勞動部卻不是這麼算。

勞動部(當時為內政部勞工司)曾在1986年,在〈台內勞字第398001號〉做出解釋,《勞基法》36條,「勞工每七日中至少應有一日之休息,作為例假」,這裡的「一日」指的是「連續二十四小時」,不一定非為「曆日」(00:00-24:00)。

2016年6月,勞動部因「七休一間隔」問題,公告廢止〈台內勞字第398001號〉解釋,放在同一個解釋裡的「例假『一日』為連續24小時」同時被廢,但在台鐵產業工會抗議時,勞動部仍傾向,「只要有晝夜輪班情形,休息日、例假可用「連續24小時」計算」。

推薦閱讀:〈一例一休,亂》「一天」是什麼?勞動部想的…可能跟你不一樣

勞動部將例假(休息日)解釋為只要「連續24小時」休息即可,這已經不只是台鐵勞工的問題,而是所有晝夜輪班勞工的夢靨,將造成所有晝夜輪班的勞工,都無法得到一個完整「曆日」,也就是凌晨0點,到晚間12點的「例假(或休息日)」;勞工在第一天早上8點下班,回家後,睡眠8小時,再醒來時,已經天黑,第二天早上8點再上班;生活時間與一般作息完全錯開,最終將對社會、家庭生活造成重大危害。 (推薦閱讀:〈朋友越來越少 台鐵售票員:我想休假 還我正常生活〉)

關鍵問答


重點數據


台鐵人力縮減有多嚴重?

台鐵的員工人數自1980年代就開始不斷減少,1990年代開始大幅下滑,在1991~2006年的15年間,員工人數減少了40%左右。

那麼,人力大幅度的下滑,究竟會對台鐵員工的工作產生什麼影響?首先,我們先簡單了解台鐵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台鐵的業務主要分為運務、工務、機務、電務四個部分。運務人員負責車站的營運、客貨運列車的調度、列車號誌的管控等,簡單來說,就是負責一天上千班火車運行的指揮調度,以及管理全台200多個車站。工務人員負責鐵軌的維修與保養。機務人員負責列車維修保養,汰換添購以及駕駛列車。電務人員則負責維修保養軌道與號誌的電路。

將台鐵四大業務的人力變化分開來看,40年來,運務人員減少2300多人,減幅超過35%,工務人員減少1800人左右,減幅將近50%,機務人員減少約2500人,減幅約35%,電務人員則略有增加。

那麼,人力精簡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台鐵的客貨運總量在1990年後開始不斷提高,尤其旅客的運量不斷成長,而在員工不斷縮減的情況下,每人的業務負擔量不斷攀升,目前台鐵員工每人的業務負擔量,是1990年的1.6倍,更是1970年的兩倍以上。而台鐵每一公里雇用的員工數,僅剩1971年的一半。

而台鐵人數不斷減少的主因,是政府與台鐵局為了解決從1980年起台鐵不斷虧損的問題。檢視台鐵的虧損狀況,1990年代末開始,到2011年,每年虧損都將近百億,累積虧損超過千億,不過2011年後,台鐵虧損逐年下降,近兩年的虧損分別只有20幾億與10幾億。

然而,精簡人力真的是減少虧損的方法嗎?從上表可見,1990年代台鐵開始大幅縮減人力的同時,運工機電四種類的營業費用不但沒有下跌,反而是連年升高。

資訊圖表


台鐵班表:每個曆日都要工作

點此關閉視窗

「曆日」與「連續24小時」的差別:被吃掉的加班費

點此關閉視窗

台鐵「日夜休」人員的輪班與工時狀況

點此關閉視窗

相關重要文章


事件影像紀錄


大事時間軸


捐款支持焦點事件


定額捐款

目前接受信用卡定額捐款,如果你想利用郵局帳號定期轉帳捐款,請到此。

單筆捐款

可以信用卡、超商代碼,或銀行虛擬帳號,以ATM轉帳。

郵政劃撥

帳號:50363139
戶名:台灣焦點通訊社

銀行帳戶

帳號:(822)145540058736
中國信託站前分行
戶名:台灣焦點通訊社

另外,我們也辦好了中華郵政帳戶的定額扣款手續,如果你有中華郵政的帳戶,也可以設定定額扣款,因為程序上比較複雜,所以如果你想做此設定,請直接來信: [email protected],或在平日9:30到下午5:30上班時間,來電:0908-885-132,找行政人員陳玥靜洽詢。

「焦點事件」已經在內政部完成登記立案的程序;立案名稱為「台灣焦點通訊社」,立案字號「台內團字第1050034472號」;統一編號為「42406930」。

所有捐款,都是捐給「焦點通訊社」這個團體。這也就是說,你對我們的捐款符合《所得稅法》第11條第4項「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向主管機關登記或立案成立」要件,我們會對捐款者開立通訊社的捐款收據,可以此收據,依《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在「捐贈總額最高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百分二十」的條件下,列為你的綜合所得稅的「列舉扣除額」;如果是營利事業機構,依《所得稅法》第36條第2項規定,可「列為當年度費用」。

我們每月初會公告上個月的捐款徵信及財務報告。

內容包括了「財務狀況簡述」、「月收支表」、「帳戶存款餘額」、「募款目標」以及「捐款徵信」等幾個項目;我們從2016年8月25日,正式以組織的名義募款上線,之後各月的財務報告,請由此進入。最新一期的財務報告,為2017年1月份,連結在此。該月份月定捐者為203人次,88,736元。

下圖為焦點事件開始募款以來,每月的收支及、定額、單筆捐款的統計,歷月財報請由此進入

焦點事件沒有任何的初始資金,我們是從不支薪地工作開始,以我們的成績,號召社會以小額捐款,讓這個媒體可以長期生存,並讓工作者可以將這裡當作一個職業:一個可以作職涯規劃的地方;因此,我們有一個從零開始的財務規劃。

在財務規劃上,我們必須量入為出,因此以半年月定額捐款加上手頭上的存款,作為我們半年可以支用的金額標準,設定了募款目標;下一個階段的目標,是半年可支額要達到新台幣1,146,588元,就可以支出編採人員七成薪;屆時,我們的編採人員,將可以領以全薪月薪35,000元計的七成薪,也就是24,500元

目前,這個目標,已經接近達成,接下來,我們持續以半年可支額為標準,設定擴充人力以及承租辦公室的目標,為1,568,268元,如此規劃,是以募款持續成長為前提的,當支出逐漸增加時,與目標間的距離,收支之間產生拉扯,與目標的距離,也很可能不進反退;我們開始陸續發薪之後,財務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加。

下圖為設定目標以來,半年可支額的消長,以及與目標的距離。

關於焦點事件


焦點事件成立於2015年1月,從台灣社會運動報導出發,希望突破「社運」與「報導」的侷限,致力於敘事方法的開發、掌握事件脈絡,從分析性的視角出發,提供出不同於主流社會的觀點、促成社會結構的翻轉。

我們是一個非營利性質的媒體,依賴小額、分散式的捐款維持網站的運作,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有的報導,都是由團隊自產,未來,也將以內容生產作為我們最核心的工作內容。

我們的財務及捐款狀況,秉持透明、公開的精神,每個月都會做完整的揭露;目前我們還在向編採人員發七成薪的募款目標前進,你的支持,將可以使得團隊的運作更持久、穩定,你可以以每月定捐,或者單筆捐款的方式支持,金額多寡不是問題,更多的人一起,才有力量。

這個頁面,是焦點事件的事件頁,是我們整合一個事件各種敘事方法的頁面,同時,也是我們思考如何說故事的一個框架,因此,對於編採工作,產生一定的規範性:有哪些坑,就要填進哪些蘿蔔。

因為有這樣的屬性,所以,隨著事件的發展,以及我們工作的進行,事件頁是會隨時更新的;而這個頁面,也是一個模板,之後,我們將陸續針對更多的事件,推出這樣的頁面。

網路時代,資訊爆炸,編輯工作更加重要,而不斷創新敘事方式,吸引眼球的表現形式,往往蓋過敘事的內容,如何操控敘事工具,在這些形式與內容間取得平衡,需要找到適當的工作方法,在網路這個載體下,將媒體編採的工作,重新定義。

這,也是焦點事件命名時,就以標舉出的方向:聚焦事件、超越事件;就讓我們從這裡出發。

    焦點事件團隊:
  • 編採:孫窮理、宋小海、梁家瑋、林靖豪、陳品存、侯百千
  • 行政:陳玥靜
  • 研究、支援:盧其宏、謝碩元、何友倫
  • email:mail
  • 電話:0908-8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