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今年你的學費調漲是怎麼被決定的?

前情提要
今年(2016)總共有14所大學提出漲學費的申請,今天(6/14)反對教育商品化聯盟再度前往教育部,除了要求明年度學費凍漲之外,也要求教育部將審議學費調漲的流程公開;年復一年,卡在期末考、暑假的時間點上,加上學生身份的流動性,以學生為主體的反高學費運動與校方、教育的角力,總是站在一個難以施展的位置,從90年代初起算至今,反高學費成為一個匯聚各校學生力量的支點已踰20年,這一條軸線,看似斷裂,從中又可找到一些共通的軸線,焦點事件在此對20幾年來,學費政策與調漲的歷史做一點簡單的整理,希望能稍稍補充反高學費所缺乏,「貫時性」的歷史脈絡。

大學漲學費的歷史和現狀

學雜費調漲案審查結果於6月18日出爐,14所申請的學校最後通過國立暨南大學、台北護理健康大學2校調漲,審查前教育部對前往抗議的學生承諾公布會議記錄,結果卻只有簡略的條列理由,引發學生不滿,今(6/30)早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赴教育部前抗議,撕毀公告的會議記錄,要求退回2校調漲決定並公開完整會議記錄,以潑冰水行動劇,要教育部具體回應學生凍漲訴求,高教司派專員出面,僅回應尊重多元意見,會盡力改善目前的調漲機制。

不滿學雜費調漲 反教盟潑冰水要凍漲

學費調整的流程
1990年代後學費調漲的歷史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陳品存報導

今年(2016)教育部的學雜費調漲案審查結果,14所申請的學校,最後暨南大學、台北護理健康大學2校,在漲幅被打折扣,從學校希望的3.5%改成2.5%的情況下,通過調整,這是學雜費調漲解凍以來通過校數最少的一年,看似達成了教育部長潘文忠的「從嚴審查」,但教育部曾說將會釋出「令人滿意的」會議記錄卻沒有做到,只公告要點條列式的會議記錄,簡述了各校通過、未通過的理由,仍然引來各界批評。

6月18日,教育部召集包含學者專家、教師、家長、學生代表組成的15名審查委員,經3個半小時討論,於當晚公告結果及附件說明,簡述理由,通過調漲的2所學校,財務支用計畫被認為「合理」,雖然在校內程序中的資訊、研議過程公開程度是否合格,審查委員各持不同意見,但經投票後,仍決議通過,而調幅縮減,則是因助學計畫還有待加強;其餘提出申請的12校則分別由於校內程序不完備、財務支用計畫不充分等理由遭否決。

面對外界質疑黑箱,教育部高教司綜合規劃科科長李惠敏說明,本次審查委員包含學者、會計專家、教師及學生代表。3位學生代表由教育部的「青年諮詢會」公開甄選,且非提調漲學校學生,審議前對提出調漲案的學校資料充分了解。而不公開審查委員身份,是「怕造成委員壓力」。

李惠敏說,今年審查的確比以往嚴謹許多,審查委員以《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的原則進行評估,辦法第7條「資訊、研議過程需公開」,第8條規定「完善助學計畫、學雜費調整支用計畫」成為審查重點,他舉例,多所私校在校內程序中,因沒有學生參與,或校務會議校內各方未達到共識,資訊公開不完備,比如校內決審會議通過後,才舉辦校內公聽會等,皆成為本次學校沒有通過的理由,另外在財務支用計畫上,有些學校計畫興建大樓,但在充分討論過後認為與目前提升教學品質不直接相關,而不予通過。

對於學生抗議,李慧敏認為,並未影響本次審查,被指黑箱,他顯得無奈,他說,目前教育部公告出來的會議記錄,是經過審查委員研商確認後作成,已經可以充分說明審議情況,希望外界給予信任。針對教育部調漲機制依然存在,未來還是有可能調漲學雜費,李惠敏說,學校與學生若充分溝通,就可以漲,對於學生、教團抗議的其他訴求則不表達意見,認為教育品質提升依然得要透過漲學雜費達成。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也有代表參與審查、表達反漲意見,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說,礙於規定不便透露代表是誰,也無法告知當天會內情況,但全教總一直以來訴求學校缺乏教育經費不該漲學生學雜費,對於這次依然通過兩所國立學校調漲表示遺憾,並認為政府應當擴大教育經費支出,增加稅收。

6月30日,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再赴教育部,通過調漲的暨大學生(中,持麥克風者)也到場,質疑校內程序不透明(攝影:陳品存)。

張旭政說目前大學數量過多,應妥善減少大學數量,以期資源集中,或應廣泛應用學校資源,設法拓展財源,例如國外大學行之有年的產學合作,可以讓企業的資源直接進入學校,也是一種讓資本家負擔教育成本的方法。張旭政說,要學校與學生達共識太困難,校內程序常存在許多瑕疵,因為辦法、調漲機制的存在每年也只能透過立法機關向教育部施壓凍漲,全教總未來將繼續推動各項主張,要求學校財務、及教育部的審查機制能夠透明化,讓學生、大眾有監督及參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