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團結救勞權 記者節 媒體產業工會啟動

媒體產業工會啟動籌組。(攝影:梁家瑋)。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報導

你知道嗎?

台灣的工會型態有哪些?

依據《工會法》第6條之界定,台灣的工會組織可分為企業工會、產業工會與職業工會三種類型。

企業工會即是由同一廠場、同一事業單位或同一企業的勞工所組織的工會,例如由「華潔洗滌股份有限公司」之勞工組成的「華潔洗滌企業工會」;而由同一廠場的勞工組織的工會一般又被稱為廠場工會。企業工會常是最直接面對單一廠場、企業內勞資爭議的工會,但也較容易遭到資方以各種手段打壓。

產業工會指的是由相關產業內的勞工組織的工會,是得以跨越單一廠場、企業的工會形式,例如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以產業別組成的工會是國際間常見的工會形式,台灣的產業工會則是在2011年《工會法》修法後始得成立。產業工會能夠將無法組織企業工會,或因從事非典勞動而無法加入工會的勞工也納入工會組織中,並能團結產業內的勞工與資本家組成的公會相抗衡,增強工會的實力。然而,目前台灣的產業工會仍難以形成跨越產業內不同職業的勞工的組織。

職業工會則是由具有相關職業技能的勞工組織的工會,職業的認定是依據勞動部公佈的分業標準表來區別,且職業工會應以同一直轄市或縣(市)為組織區域,例如台北市保險業務職業工會、苗栗縣製茶業職業工會。在台灣,目前職業工會的主要功能僅是協助未強制辦理勞健保的勞工納保,且許多職業工會的成員就是企業的雇主或其親友,使職業工會帶有中小企業聯盟的性質。

此外,依《工會法》第8條的規定,工會可以依其需求組成不同層級、區域、屬性的聯合組織,例如全國產業總工會、中華民國全國職業總工會、桃園市產業總工會、台塑關係企業工會聯合會等,而聯合組織的名稱、層級、區域及屬性,應明訂在聯合組織章程中。

今天(9/1)是九一記者節,全國媒體產業工會籌備會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開始籌組媒體產業工會。籌備會指出,近年媒體從業人員勞動條件不斷下滑,工作過勞等現象屢見不鮮,希望能組成產業工會,用集體的力量捍衛媒體工作者的勞動權益。工會發起人、壹電視工會理事鄭一平代表宣讀成立宣言,正式宣告傳播產業工會的啟動籌組,並邀各媒體傳播業從業人員一同加入工會。

台北市政府勞動局曾在去年(2015)針對媒體業進行專案勞檢,34家媒體因違法而受罰金額超過千萬。民視工會常務理事、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雅慧表示,透過專案勞檢,可看出媒體業勞動條件惡化是通案,媒體向下沈淪已是個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媒體工作者沒有加班費、工作超過12小時比比皆是,自己本身工作條件差,「如何有好的品質,傳達給社會大眾」。她說,改善勞動條件不能只靠勞檢,要從自身做起,團結起來組織產業工會,發揮大家的集體力量。

媒體工作者勞動權益促進小組呂苡榕表示,去年勞檢中,媒體業普遍超時工作、沒給加班費、工時未完整記錄,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在今年(2016)7月進行複檢。在這一年中,主管要求記者記錄工時,但工時都記者自行記錄,必須寫在合法範圍內,不能超過法定工時,「可是這跟真實工時是有一個落差的」;她說,很多媒體在帳面上有編加班費、加班補休,但沒有人會去申請,因為資方會明示、暗示你,「最好不要來申請」。

政大新聞系教授劉昌德強調,「勞動條件是新聞品質的保障」。他曾調查過2003年至2013年記者勞動條件惡化程度, 在這10年中,新聞記者月薪下降13%,工作受僱人數減少兩成,可看出新聞產業不斷萎縮,勞動條件也不斷下降;呂苡榕也表示,記者早上8、9點上班,6、7點下班後,回家還要顧政論節目內容,工作時間一天高達12小時以上。而根據2014年媒勞權問卷調查,大部分記者身心俱疲,且為衝即時新聞數量,很多人都有精神疾病,幻聽、幻覺現象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