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日不滿公投 監委:禁核食無助食安、將引制裁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監察委員張武修。(攝影:王子豪)

公投第九案「反對開放日本福島等五縣市食品進口」案通過,引發日方反彈,除了揚言告上WTO之外,今天(12/7)上午,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首度將此事與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連結起來,認為「因為這樣的事態而變得無法參加,非常遺憾(參考)」,而監察委員張武修今天也召開記者會,提出調查報告摘要,認為政府資訊不夠透明,溝通不足導致民眾缺乏理解,該項措施對控管國際核污染食品進口,並無幫助。

監察院針對「日本核食」問題進行調查報告(參見),認為相關機關在「資訊透明」上有所缺失,要求行政院及所屬食品安全辦公室、衛福部及原能會檢討改進。張武修指出,由於資訊不透明,導致民眾對日本食品過度抵制,並忽略其他國家的食品安全問題,同時民眾也不清楚禁止日本食品進口可能導致的國際貿易制裁問題等。張武修認為,政府目前夾在公投結果以及可能面對的國際貿易壓力間,唯有盡快透明資訊,與民眾溝通,才能解決當前的困境。

張武修摘引調查報告指出,台灣目前為區域內完全管制,再加上區域外的特定管制。包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為禁止全部食品的進口;其餘縣市則要求附產地證明,特定產品要求檢附輻射檢驗證明等。是世界各國中,限制程度最嚴格的國家之一,限制方式也與國際主流的風險管理不同。然而由於資訊不透明且溝通不足,一般民眾卻不理解限制禁口的實際情況。

韓國、中國、韓國以「地區別」限制日本食品進口的情況,請參考條目:〈福島核災食品 台灣禁了什麼?

張武修認為,全數禁止進口的五縣中,或許有部分類別食品是合乎安全標準的,以區域內全數禁止的方式,過度嚴重區域內的食品安全問題;而在五縣以外的進口食品,福島核災後至今總共檢測了130,167件次,其中只有224件有測出超過背景值的輻射劑量,但這224件都仍在我國容許標準內。相較之下,同期間其他國家食品輻射檢測則只有498批,卻有6件,包括義大利1件(冷凍有機野生藍莓顆料)、法國2件(冷凍藍莓、野生藍莓果醬)、奧地利3件(藍莓果醬)超過容許標準。張武修認為,這兩者間,「檢測的次數」與「超標的比例」,並不符合比例,也讓民眾輕忽整體食品安全的議題。

禁核災食品與WTO

WTO對因食品安全衛生等問題,採取進口限制措施的規範為《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Agreement, SPS協定)》,參見條目:〈WTO的《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SPS協定)》是什麼?

亞洲國家中,主要限制日本食品進口的國家為台灣、韓國與中國。2015年5月開始,日本對韓國限制食品進口一事向WTO提出「爭端解決程序」,今年(2018)2月WTO提出裁決結果,認定南韓許多限制行為,是「額外貿易限制」或「歧視待遇」。南韓已在4月提出上訴程序,若上訴仍敗訴,南韓仍維持限制的現況,依WTO的規則,日本可進行「報復程序」,中止對南韓的關稅減讓與其它義務。而今年11月底,在安倍晉三出訪中國後,中國宣布開放日本新潟米,作為福島核災後中國開放的第一步。

張武修表示,日前公投結果為「維持禁止日本核災食品進口」,但民眾可能並不了解國家在國際貿易間會遇到的問題,若台灣持續以非國際主流的方式禁止日本食品進品,未來危害到的仍然是一般民眾的權益。在公投結果與未來可能面對到的國際貿易僵局,張武修認為政府應該馬上開始與民眾溝通,並公開各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