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8/3/10「全國能源會議」馬英九致詞全文

資料來源
全國能源會議
Time

<p>2016年3月30日,我卸任總統1個多月前,跟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女士在臺北賓館會談。談到能源問題時,我提醒她,民進黨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太樂觀,因為臺灣再生能源每年成長極有限,無法取代可以全天候發電的核能;廢核造成缺電,將傷害到臺灣的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p><p>壹、公投否定廢核 蔡政府卻拒絕接受</p><p>當時蔡總統認為她的能源顧問是頂尖的,非核家園的目標一定可以達成,對於我的提醒並不重視。一年半之後,前年(2017年)8月15日,全臺灣大停電五小時;去年(2018年)五、六月間臺北市、新北市又發生24次跳電。蔡政府終於被迫在去年6月將停機600天的核能二廠二號機恢復運轉,以維持足夠的備轉容量。「沒有核電,就會缺電」的冷酷現實,讓民眾感受深刻。</p><p>而去年11月結合地方選舉的「以核養綠」公投,以589萬票讚成、401萬票反對(比數為6比4),同意廢止《電業法》95條之一「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0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的規定。四座核電廠所在的金山、萬里、恆春、貢寮,地區公投結果大多與全臺6比4相近。臺灣最新的民意有力否定了蔡總統「2025全面廢核」這個脫離現實的能源政策。</p><p>新民意如此清楚,蔡政府的回應卻是「不予理會」。即使廢止了《電業法》95條之一,但經濟部今年1月底所公布新版能源政策中,原先「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核能0%」的能源配比完全沒有改變,而且核一、核二和核三都不延役,核四也不重啟。3月4日,經濟部公布修正的新能源配比,燃氣50%、綠能20%不變、燃煤降為27%、剩下的3%由核能、燃油、與抽蓄水力各占1%,預估2025年電價將大漲三成。(但國內專家估計將上漲至少45%) 前後版本都否定「以核養綠」、「核綠並存」的理念。</p><p>各位都知道,民進黨長期要求「修正鳥籠公投法」,降低公投門檻;為了「核四公投」,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千里苦行三次,要求「人民作主」。如今公投門檻降低了,鳥籠打開了,人民作主了,蔡政府卻對人民作主的結果毫不理會。對這種踐踏民意的蠻橫傲慢態度,國人應該嚴厲譴責。</p><p>貳、支持核電是主流 能源會議匯聚民意</p><p>我不是能源專家,但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身為總統,基於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我開始研究能源政策,並在2013年與2015年先後舉辦「能源之旅」與「節能減碳之旅」,率同行政院長、相關官員與媒體高層,訪問全臺灣能源設施、機構與企業,希望社會理性思考我國的能源轉型。不過,後來反核運動被民粹淹沒,無法理性討論,因此我們決定暫時封存即將完工的核四電廠。有些人(如李應元、蘇貞昌、林義雄及部分媒體)到今天都一直誤以為封存就是停建,這是嚴重誤會,因為封存只是暫停運轉,不是停建,必要時還要重新啟動。</p><p>一年來多次民調顯示,絕大多數民眾支持核電,反核已不是民意主流,例如,台灣指標民調在今年2月底最新調查顯示,若為解決缺電問題,有54.8%民眾同意重啟核四廠,不同意的則為33.4%;距離核四廠最近的台北市與新北市,分別有60.3%與58%民眾支持核電,是同意比例最高的地區。 面對蔡政府踐踏專業、罔顧民意的心態,今天我們舉辦民間能源會議,就是要以科學與事實戰勝理盲與濫情,匯聚更多的民意,讓掌權者必須謙卑傾聽。</p><p>今天除了由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為我們從數據來解析全球能源發展趨勢外,並有「化石能源」、「再生能源」、「核能」等三場專題論壇,深入探討各個能源選項的利弊得失。我在此也先分享我的淺見,供大家參考。</p><p>參、以火養綠─五成發電仰賴燃氣風險高</p><p>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2017年我國的火力發電占比由2016年的81.9%成長為85.8%,創下十年來新高;在重啟核二廠二號機後,2018年的火力發電占比才小降為83.9%。2016年到2018年綠能的占比為4.83%、4.58%、4.65%,核能是11.9%、8.3%、10.1%。,一如我們預料,三年來綠能發電量成長困難,一旦核能發電量下降,就必須以火力發電來填補缺口,否則臺灣就可能缺電。</p><p>蔡英文總統日前呼籲大陸台商把生產基地遷回台灣,以避免受到美國與大陸的貿易戰波及。但無論台商、外商,工商團體最擔心的就是缺電,也都建議政府保留核電,以確保供電安全穩定。儘管蔡總統掛保證「不會缺電」,但事實是,在綠能成長緩慢下,要確保不缺電而且空污不惡化,政府只好「以火養綠」,將過去作為中載甚至是尖載發電之用的燃氣機組,分擔基載發電任務。各位都知道,我國天然氣幾乎100%仰賴進口,除了國際價格波動將衝擊電價外,更大的隱憂是,臺灣夏季(6-9月)燃氣的安全存量僅有7天(核能則為一年半),若液化天然氣載運船受「人為因素」阻礙來不了,很快供電就會拉警報,這是非常嚴重的國安問題,到時蔡總統最近所說的「承受第一波攻擊」還沒開始,情勢就將無比險峻。這也就是為什麼《華爾街日報》早在2015年7月22日社論題目就指出廢核是「臺灣選擇脆弱」(Taiwan chooses vulnerability);臺北美國商會去年六月在《臺灣白皮書》中也提醒,蔡政府50%發電仰賴天然氣的作法,風險極高,臺灣恐難以承受,因此建議政府保留核能發電。臺灣的工業總會也多次建議不要廢核,但蔡政府都不予理會。</p><p>肆、綠能成長緩慢 離岸風電成本過高</p><p>去年通過的「反空污公投」要求,「火力發電每年減少百分之一」,經濟部日前承諾可執行兩年,2019年及2020年可以各減1%,總共2%,但若2021年還要再減,臺灣就將面臨缺電,原因是綠電、核電都無法再額外增加,火力發電也就沒有減少的空間。</p><p>去年綠能發電占比為4.65%,如果未來兩年無法提高2%以上,讓火力發電占比得以下降,那我們怎麼相信2025年綠能發電可以達到20%來取代核能?其實早在前年(2017年)6月,美國彭博新聞社智庫(Bloomberg Intelligence)就指出,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遐想」(a remote fantasy),因為臺灣綠能到時只能提供9.5%的電力,不可能到20%,這與我在任時能源局估計一致。</p><p>蔡政府能源政策的大問題,是太早、太快推動廢核及綠能,使得綠能發展無法配合廢核時程。國際上風電、太陽光電等綠能的成本都朝下降趨勢,過度激進的綠能發展政策,而將使臺灣未來失去享受廉價綠能的機會。</p><p>我們看到,為了在短時間內提升綠能占比,經濟部在離岸風電的躉售價格、發電時間與發給執照等環節上對外商大幅讓步,尤其政府在第一階段遴選時提供高額補助離岸風電業者20年,去年簽約的業者,每度電收購價高達新台幣5.8元,今年稍降為5.5元,總計20年支出經費約達2兆台幣。各位,1900年義和團之亂清廷被迫付給八國聯軍的庚子賠款是4億5千萬兩白銀,以每兩白銀以1500元台幣計算,折合台幣是6,750億元,離岸風電20年的購電支出是庚子賠款的3倍!遠高於國際行情,難怪有人批評這是喪權辱國。遴選決標價格的不當,顯示經濟部門專業嚴重不足,將來必定反映到電價的大幅上漲,受害的還是人民。</p><p>去年12月監察院已針對經濟部推動離岸風電法制作業欠周延、躉購費率過高等缺失提出糾正,要求經濟部檢討改進,以維國家權益;民間也有人要求應將第一階段遴選結果廢標,我們應該正視這些聲音。</p><p>伍、廢核國大幅減少 核廢料處理已有解方</p><p>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世界反核聲浪大幅升高,2013年3月臺北反核大遊行有12萬人。去年3月11日是福島核災7週年,臺北反核遊行人數已經不到2千人,比5年前減少98%。去年「以核養綠」公投過關後,今年反核氛圍更是全面翻轉,只有蔡政府還在把頭埋在沙裡,拒絕面對現實。</p><p>日本在核災兩年後,因為大量天然氣進口支出造成鉅額貿易赤字,決定不再廢核,開始恢復2011年關閉的52個核電機組,目前10個已恢復運轉,並規劃於2030年將核電占比提升到20%至22%。歐洲的比利時、瑞士等國,都已決定大幅延後原先廢核的時程,世界各國的核電機組也持續增加到450個。</p><p>很明顯的,廢核已經不是世界趨勢,「以核養綠減碳」才是。但面對民意的轉向,世界趨勢的轉變,民進黨政府現在最常講的一句話是「核廢料要放在哪?」,各位,這也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迷思。如果說因為核廢料問題無解就要廢核,那廢核之後過去30年核電廠所累積的核廢料就會自然消失了嗎?當然不是,還是一樣要解決啊!</p><p>科技不斷進步,過去無法處理不代表現在仍舊無法處理。以被指為無法處理的高階核廢料,也就是用過的核燃料來說,國外早有十多國有處理的實例可以參考,不論是室外或室內貯存,安全都不是問題。專家告訴我們,高階核廢料可 以再利用,可透過再處理技術,減少其體積至原來的5%,並可回收其中90%可利用的元素,重製為新型燃料繼續使用於發電。另外,若未來第四代核反應器技術發展成熟,還可能把用過的核燃料直接發電。這些相關的技術與趨勢,今天下午的核能論壇中,在場的專家們將可提供更詳盡的說明。</p><p>陸、以核養綠減碳 訂出最佳能源配比</p><p>各位,能源轉型並不容易,好的能源必須符合「夠」、「穩」、「廉」、「潔」四個條件。「夠」就是(充分供應)、「穩」就是(供電穩定)、「廉」就是(價格合理)、「潔」就是(排碳很少)。臺灣缺乏自有能源,燃煤、石油、天然氣、核能、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能源,各有其優缺點,我們不該輕言放棄任一選項,應找出最適合臺灣現狀的能源配比,當然更要反映最新民意。因此,蔡政府所提出的2025非核家園的計畫不切實際,必須調整,「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核能0%」的能源配比也一定要改變。應該讓核一、核二、核三廠延役,核四廠重啟,以保證基載電力充裕,同時持續發展綠能並減碳,降低汙染,讓民眾安心,不使國家的產業發展受到影響。</p><p>2017年底我在中華民國核能學會年會中演講時,曾提出「一綠(10%)、二核(20%)、三氣(30%)、四煤(40%)」的配比建議,可供各界討論參考。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議程中能夠提出具體構想,相互切磋,一起找出最適當的能源配比,擘劃充分、穩定、潔淨及可行的電力發展藍圖,各位今天的寶貴意見,就是國家未來能源政策的重要參考。「以核養綠減碳」,現在的執政者不願做,就讓我們來做!</p><p>謝謝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