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奇利田的高爾夫球頭製造工序與職業病

高爾夫球頭的製程工序細緻且複雜,流程簡化可分成打造蠟模、形成鑄件、打磨、組件到出貨,而職業病工人大多出現在負責打磨的研磨部工位,工人在機台前,直接用雙手抓住球頭毛胚進行打磨,一天工時平均10小時,除吃飯沒有其餘休息時間,每週僅休一日,趕產量時一天之內會磨到500到600個球頭,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之下,手臂在打磨時必須不斷用力承受震動,導致神經受損,約有6~7成在這個工位上的工人患罹手臂振動病。

磨球工位在初步打磨之後進入細磨拋光階段,細磨拋光時使用拋光油,此時球面會沾染油、蠟、鐵屑等髒東西,最後要進入用有機溶劑洗球的步驟,洗球時會將球頭放入超音波儀器中,儀器裡的有機溶劑為二氯甲烷、丁酯A,工人曾在工廠內發現二甲苯,但公司後期多對工人宣稱所有溶劑皆為丁酯A。除了儀器洗球之外,在電鍍步驟前必須確保球面乾淨,工人也必須再進行一次手工洗球。

工人在工作中配戴棉紗手套、口罩,皆沒有防毒效果,除了手工洗球的接觸以外,在超音波儀內震動使得有機溶劑揮發在空氣中,加上沒有通風設備,洗球工位總是瀰漫著有機溶劑濃厚的臭味。有機溶劑大大增加工人罹患白血病的風險,而工人在線上工作一段時間後,也有渾身痠軟等不適徵狀。

磨球時會有許多粉塵瀰漫,工人在2007年之前配戴一般棉紗口罩,2007年因nike要求檢查工廠,工人口罩才換成防塵,但細小的粉塵仍會造成塵肺病,另外磨球時產生巨大噪音,部分工人也因此出現聽力問題。